首页> 中文学位 >职员制视角下高校“双肩挑”职务模式改革研究
【6h】

职员制视角下高校“双肩挑”职务模式改革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综述

(一)职员制与“双肩挑”职务模式的关系

(二) “双肩挑”职务模式的意义和功能

(三) “双肩挑”职务模式的问题和矛盾

(四) “双肩挑”职务模式改革与管理专业化的对策思考

(五)对研究成果的分析和评价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与论文框架

(一)主要方法

(二)论文框架

四、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一)可能的创新

(二)主要不足

第二章“双肩挑”职务模式的历史沿革及相关改革进展综述

一、 “双肩挑”职务模式的历史沿革

二、职员制试点改革中的“双肩挑”职务模式改革进展

三、对试点改革的总结和评价

第三章“双肩挑”职务模式分析

一、 “双肩挑”职务模式的概念和特征

(一) “双肩挑”职务模式及其相关概念约定

(二)我国高校“双肩挑”职务模式的特征

二、基本假设

(一) “双肩挑”人员的人性假设

(二)管理层级之间存在非常规的信息不对称

(三)专业技术职务和管理职务的个人平均净收益不同

三、 “双肩挑”职务模式的理论分析

(一)组织平衡理论视角下的“双肩挑”职务模式分析

(二)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的“双肩挑”职务模式分析

第四章比较研究

一、美、日、法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模式

(一)以日本、法国为代表的国家公务员管理模式

(二) 以美国为代表的专业化职员管理模式

(三)思考与借鉴

二、与我国公务员管理模式的比较

(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二)高校职员与公务员法律地位的比较

(三)思考与借鉴

三、职员制视角下“双肩挑”职务模式的规范分析

(一)职员制视角下“双肩挑”职务模式的价值目标

(二)职员制视角下完善“双肩挑”职务模式的理论构想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主要政策建议

(一)加快推进,全面实施高校职员制度

(二)专业性很强的部门正职,可以“双肩挑”

(三)一般性的党政管理部门、专业性很强的部门副职及其以下人员,不提倡“双肩挑”

(四)对于“双肩挑”人员,应采取措施,确保其将主要精力投入管理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深化高校职员制度改革,对于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高校管理队伍,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深化高校职员制度改革的难点,在于我国高校中长期存在的“双肩挑”职务模式。本文拟通过对“双肩挑”职务模式改革的理论研究,提出深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研究考察了“双肩挑”职务模式的历史沿革,总结分析了部分试点高校职员制改革中关于“双肩挑”职务模式改革的进展,认为职员制试点改革没有正面触及“双肩挑”职务模式,对“双肩挑”职务模式的改革呈现出艰巨性、长期性的特征。 研究运用组织平衡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揭示了“双肩挑”职务模式固有的内在缺陷,表明“双肩挑”职务模式与高校管理的低效能、管理队伍的不稳定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研究比较了美、日、法等发达国家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制度,认为发达国家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制度值得我国借鉴。研究比较了我国的公务员制度,认为职员具有与公务员相似的法律地位,应参照公务员管理,建立职位分类制度;应探索在职员中建立主管职员和业务职员相分离的分类管理制度。综合以上比较,研究着眼于效能、稳定的价值目标,从绩效契约、权力结构、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提出了完善“双肩挑”职务模式的理论构想。 研究认为,改革“双肩挑”职务模式,是深入推进高校职员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应以建立职业化、专业化的管理队伍为目标,以确保管理的高效能、管理队伍的稳定为价值取向,走与国外接轨,与公务员制度相仿的道路。 研究建议,应加快推进,全面实施高校职员制度;对于专业性很强的部门正职,可以“双肩挑”;对于一般性的党政管理部门、专业性很强的部门副职及其以下人员,不提倡“双肩挑”;对于“双肩挑”人员,应采取措施,确保其将主要精力投入管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