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茶饮料中有效生化成分的分析研究
【6h】

中国茶饮料中有效生化成分的分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中国茶水饮料的发展现状

2 茶饮料中主要的有效生化成分

2.1 茶多酚

2.2 咖啡碱

2.3 茶氨酸

2.4 茶多糖和茶饮料中的糖类

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茶饮料中茶多酚和咖啡碱的检测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分析

2.1 三氯甲烷法检测结果和分析

2.2 酒石酸铁法检测茶样的结果

2.3 HPLC-DAD法检测茶饮料的结果

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茶饮料中茶氨酸的检测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茚三酮比色法的茶氨酸标准曲线(以茶氨酸为标准)

2.2 茚三酮比色法检测茶饮料结果

2.3 HPLC检测十种茶饮料结果

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茶饮料中糖类的检测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硫酸苯酚法的葡萄糖标准曲线

2.2 硫酸苯酚法检测十种茶饮料的结果

2.3 HPLC检测各种糖的标准曲线

2.4 HPLC检测茶饮料的结果

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展开▼

摘要

茶叶是数千年来上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中国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茶叶中含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成分,如多酚类物质、氨基酸、生物碱等,正是这些有效生化成分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多种作用,如抗氧化、抗突变、抗癌和抗过敏等。目前中国茶饮料市场正在迅速发展,品种也越来越多,但是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针对国家标准中对茶饮料理化指标较少,检测方法繁复且不精确的现象,本文以市售十种常见的绿茶饮料为研究材料,分别采用了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茶饮料中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和糖类物质等4类有效生化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检测,并参照国家标准中的理化指标和产品原有的成分表进行比较分析。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采用酒石酸铁法和三氯甲烷法检测的结果显示,用茶粉和浓缩茶汁为生产原料的茶饮料中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均偏低,有3种茶饮料达不到国家标准中茶多酚和咖啡碱的理化指标;采用HPLC检测时,只有一种茶饮料的咖啡碱达不到国家标准,而主要儿茶素含量也是采用茶粉或浓缩茶汁生产的茶饮料含量较低;
   2.采用茚三酮比色法对茶饮料中的氨基酸进行定量分析,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化法对茶饮料中的茶氨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比较氨基酸和茶氨酸含量,发现茶饮料中茶氨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50%以上;对比茶饮料品种发现,冰绿茶、冰爽茶或冰茶这些品种的茶饮料氨基酸和茶氨酸的含量较低,可能与其生产工艺有关;
   3.对十种茶饮料的糖类物质采用硫酸苯酚比色法和HPLC法检测,对其中的糖含量总量和不同种类的糖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综合两种方法,发现HPLC法得出的结果更加精确可信。十种茶饮料中,无糖的茶饮料中没有检测到糖类。编号为3、5、7、8、9号的茶饮料为低糖茶饮料,所含糖类总量均低于4000mg/kg,除了7号样品,其余样品中10号茶饮料中含有最高含量的糖类,达到18204.6mg/kg。3号茶样的成分表中标注出糖含量低于4%,与检测结果相符。添加了蜂蜜的7号样品是十种茶饮料中唯一含有麦芽糖的一种。1、2、6、10号茶饮料中含有果糖和葡萄糖,但只有6号茶饮料的成分表中标注出其中添加了果葡糖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