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史密斯模型的南京市“321计划”执行问题及对策研究
【6h】

基于史密斯模型的南京市“321计划”执行问题及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方法及刨新点

1.4.1 研究思路与目标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内涵与特质

2.1.2 政策执行

2.1.3 “321计划”概述

2.2 史密斯模型的内容及其评价

2.2.1 史密斯模型的内容

2.2.2 史密斯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2.3 理论基础

2.3.1 政策执行相关理论

2.3.2 产业集聚与人才集聚交互效应

2.3.3 人力资本及人才流动理论

3 南京市“321计划”出台背景及执行效果分析

3.1 南京市科技人才现状分析

3.1.1 科技人才数量充足,开发组织程度不高

3.1.2 科技人才及技术成果外流现象严重

3.1.3 科技人才创业能力不足

3.1.4 科技人才分布、层次结构不合理

3.2 引进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对南京市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3.3 “321计划”执行效果

4 “321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4.1 政策出台周期短,政策之间衔接性不足

4.2 政策内容表述的模糊性

4.3 政策执行机构缺乏沟通、人力资源不足

4.4 领导重视不平衡,政策落实不到位

4.5 各区县盲目攀比,“量”上显著,“质”上不足

4.6 人才重引进过程轻后续跟踪

4.7 政策与高校互动不足,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较弱

5 南京市“321计划”执行问题成因分析

5.1 基于史密斯模型的政策执行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5.1.1 执行主体访谈调查分析

5.1.2 目标群体的需求调查

5.1.3 政策环境满意度调查

5.2 政策执行问题的成因分析

5.2.1 执行主体的复杂性

5.2.2 政策本身的缺陷

5.2.3 目标群体的特殊性

5.2.4 环境因素的阻挠与限制

6 国内外引进科技人才政策执行经验比较分析

6.1 国外科技人才引进政策执行经验分析及启示

6.2 国内科技人才引进政策执行经验分析及启示

7 南京市“321计划”有效执行的对策建议

7.1 基于理想化政策维度

7.1.1 加强政策执行的反馈机制

7.1.2 政策制定的民主化与科学化

7.2 基于执行机构的维度

7.2.1 人才引进工作社会化,发挥其他执行主体的能动作用

7.2.2 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及评价机制

7.3 基于目标群体的维度

7.3.1 “刚性引才”与“柔性引智”并举

7.3.2 注重人才团队的引进

7.4 基于政策执行环境优化维度

7.4.1 加快人才社区、创业平台的建设

7.4.2 设立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联动机制

7.4.3 通过产业集群环境集聚领军型创业人才

7.4.4 加大人才引进资金的投入与监管力度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

展开▼

摘要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国各地区都纷纷走上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城市的道路,而其关键在于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作为自主创新能力的载体以及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具有创新能力与风险意识,将将帅的特质发挥于创业行为之中,最终将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转化为生产要素,创办企业以实现科技与市场的有机结合,以此推动经济发展。因此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的大力引进工作便摆在了突出的位置上。
  本文以分析目前南京市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是缺乏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的现状基础上,指出“321计划”出台的必然性与重要性。在分析和探讨“321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时,运用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以及与人才集聚、产业集聚和人力资本与流动等理论的结合,把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结合起来。通过深度访谈和实地调研、发放问卷及数据统计等方法,找出执行中存在的代表性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和对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和成功城市的相关政策落实中具有借鉴价值的经验的分析研究中,尝试提出解决执行问题的对策与建议,期以提高“321计划”执行的效率,保证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