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我国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研究——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6h】

当代我国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研究——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评述

第二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第二章 中华民族精神理论概述

第一节 民族精神相关概念考察

一、民族

二、精神

三、民族精神

第二节 中华民族精神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华民族精神的功能与作用

第三章 对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南京工业大学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现状

一、民族精神整体积极向上

二、部分大学生价值观与实际行为相悖

三、部分大学生民族认同感淡化

四、部分大学生热爱中华民族,却缺乏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节 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社会影响因素

二、学校影响因素

三、家庭影响因素

四、大学生自身因素

第四章 提高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实效性的建议

第一节 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必须坚持的原则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第二节 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应突出的内容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加强当代先进文化的教育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

第三节 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社会是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大环境

二、高校是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主阵地

三、家庭是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基础

四、大学生应加强自我教育,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等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今全球化趋势,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技术的挑战,我国文化、思想的阵地也在遭受西方思潮、观念的冲击。如何守住思想文化阵地,如何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保持并发展本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关乎我国国家前途命运,关乎我国的五千年来的“华夏魂”的延续。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和民族的传承者,尤其需要对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使得他们在往后的全球化竞争中保持中华民族独有的精气神并立于不败之地。通过对南京工业大学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大学生民族精神整体上积极向上,但由于社会、家庭、学校、个人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存在诸如价值观与实际行为相悖、民族认同感淡化、热爱中华民族但缺乏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等问题。针对以上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归因分析:从社会角度来看,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同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实,决定经济基础确实还有待长远发展和夯实,但片面侧重物质文明的发展,容易造成国民精神的空虚。当代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诸多消极思想、观念就会充斥于精神空虚的国民的意识中,国民很难接受本土的中华民族精神。因此政府必须加强文化创新工作,发挥先进文化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净化社会风气,创造民族精神教育的良好大环境;建立健全民族精神教育的保障制度。从学校方面看,部分高校忽视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功利化教育也影响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效果。因而,高校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加大对其学科建设的投入,并充分利用校园媒体对大学生进行隐性教育;从家庭角度来看,部分家长自身素质不高,民族意识淡薄,没有对子女进行很好的初始教育,甚至言行对于子女产生消极影响。因此,社区组织应定期对居民开设民族精神教育讲座等活动,提高他们的素质,培育他们的民族意识。从大学生个人来看,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对于新鲜事物兴趣浓厚,容易不加区分地接受各种外来文化。因此,大学生应加强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和辨识能力。 本文针对现在大学生教育中“育人”的问题展开讨论,并论述了中国梦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强调了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性,也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

著录项

  • 作者

    高童;

  • 作者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丹;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大学生,民族精神,中国梦,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AI论文写作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