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医东渐”下中医的调适——以民国时期的苏州中医为例
【6h】

“西医东渐”下中医的调适——以民国时期的苏州中医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一章 民国时期苏州中医的生存环境

一、近代苏州的社会状况

二、苏州中医的发展状况

(一)吴中医学的基础性作用

(二)苏州中医药业的发展状况

三、近代苏州西医院的兴起

(一)近代苏州西医院的建立情况

(二)西医的社会影响

第二章 西医逼拶下的苏州中医

一、中西医汇通主张的产生

(一)中西医汇通主张的由来

(二)苏州的中西医汇通派代表人物

二、民国时期苏州中西医对抗的背景

(一)中西医学理之争

(二)中西医政治之争

三、苏州中医界的积极抗争

(一)积极响应全国中医药界的抗争

(二)利用舆论谋求发展

(三)抗争的结果

第三章 民国时期苏州中医的调适

一、民国时期苏州中医组织的建立

(一)吴县医学会

(二)医钟社

二、民国时期苏州中医医院制度的建立

(一)苏州中医院的初次建立

(二)苏州国医医院的成立

(三)苏州国医医院的停办

第四章 民国时期苏州中医调适的典型——苏州国医学校

一、苏州国医学校的办校过程

二、苏州国医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成果

三、苏州国医学校创办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本文以民国时期的苏州中医为研究对象,以“西医东渐”为背景,以中西医之间由隔绝到对抗再到中医为发展进行调适为线索,研究苏州中医在此期间的变迁过程,分析其内外因素及影响,从而把握民国时期苏州中医发展的脉络。
  民国时期苏州中医的调适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觉醒、对抗、融合、调适。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浪潮使得中国人越来越关注西方的自然科学与政治制度。苏州中医药业的历史源远流长,但是民国时期苏州经济衰落,中医药业内部发展矛盾重重,严重阻碍了苏州中医的发展。特别是西医院在苏州落地生根后,西医在医院制度、诊断方式、医学器材等各个方面的强大优势,使得苏州中医开始觉醒,并进行自身的改革。
  洋务运动之后,中体西用的思想被应用到各个方面。中西医之间作为医学并无本质上的不同,只是背后所依托的文化背景与科学技术不同,因此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率先提出了中西汇通的方式,苏州中医王宏翰和顾福如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试图汇通中西医来造福民众。西医逐渐被群众接受,政府对西医也大力扶植,使得中西医地位越来越不均等。直至教育部漏列中医案和“废止中医案”的发生,中西医之间的冲突爆发至顶点。苏州中医界积极参与全国各地的抗争,并通过建立组织、创办杂志等方法捍卫中医的地位。
  中医在与西医的对抗中,逐渐意识到必须要抛开门户之见,建立中医组织和医院制度。于是苏州中医成立了吴县医学会、医钟社等中医组织,并融合西医与中医的优势建立了中医院。此番西医与中医的融合为中医的科学化奠定了社会基础与组织基础。
  中医经过不懈的努力争取到中医的教育权,为了培养更多的中医人才,苏州中医成立了苏州国医学校,中医在调适过程中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结合中西医的优势,从教材的编写、学科设置、临床实践、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都体现了中医自我调适的成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