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张载与海德格尔人学思想比较研究
【6h】

张载与海德格尔人学思想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动态

(一)张载人学思想的研究动态

(二)海德格尔人学思想的研究动态

三、研究的方法、内容和创新点

(一)研究的方法

(二)研究的内容与创新点

第一章 张载和海德格尔人学思想概述

(一)张载面对的根本问题

(二)张载人学的基础

(三)张载人学的主要内容

二、海德格尔人学思想概述

(一)海德格尔面对的根本问题

(二)海德格尔人学的基础

(三)海德格尔人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张载与海德格尔人学思想的共同性

一、均重视人的日常生活

(一)均批判传统形而上学

(二)均重视形而下生活

(三)重视日常生活即是重视人的价值

二、均区分人的生存状态

(一)均把人的封闭状态描述为沉沦

(二)均把人的开放状态描述为本真

(三)区分人的生存状态是为人的超越保留可能

三、均重视人的社会性

(一)均重视人与他人的关系

(二)均重视人与他物的关系

(三)重视人的社会性是为了重视具体的人

第三章 张载与海德格尔人学思想的差异性

一、死亡观不同

(一)张载的“气散德存”

(二)海德格尔的“向死而在”

(三)二者差异的原因

二、主客关系不同

(一) 张载的“内外之合”与“民胞物与”

(二)海德格尔的“在世界之中”

(三)二者差异的原因

第四章 张载与海德格尔人学思想比较目的及启示

一、二者人学思想目的

(一) 天人合一是解决价值虚无问题的最有效方法

(二)个体的独特性是天人得以贯通的前提

(三)二者的天人合一思想旨趣

二、二者人学思想比较的启示

(一)人文科学的重要性

(二)以乐观的态度从事哲学工作

(三)人类中心主义的片面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张载的思想起于“太虚即气”的本体论思想,海德格尔的思想起于对存在与存在者差异的追问,但二者思想的核心部分还是人学思想,二者都希望通过“天人合一”的人学思想解决各自时代面临的价值虚无主义产生的问题。
  二者人学思想的有许多相似点,具体表现在:一、重视人的日常生活,在张载和海德格尔的时代,人的日常生活常常被哲学家所忽视,哲学家所关注的多为形而上层面的问题,两位哲学家对人的日常生活的关注在各自的时代都具有相当的革命性;二、将人的生存状态区分为沉沦和本真,都希望使哲学回归日常生活,但又不能简单将日常生活等同于哲学,所以二者都将人的日常生活区分为沉沦和本真,通过这种区分肯定了形而上学对人的意义,同时也证明了日常生活对于哲学的重要性;三、重视人的社会性,这个社会性并非单纯指人与人的关系,还包括人与他物之间的关系。社会性在二者的思想中不是个体的人的属性,而是人之为人的基础。二者在这三方面相似的原因为:二者所处的时代都面对着虚无主义危机,二者都需要证明人存在于世的价值,而且还要保障哲学超越日常生活的合法性,所以二者的解决方法都是“天人合一”,二者的哲学体系在大致目标和解决方式上都非常相似,所以才会在具体的哲学环节有诸多相通之处。
  张载与海德格尔人学思想的不同点主要有:一、二者的死亡观不同,张载创造性地将死亡归于人生的一种有,进而消解死后的虚无,而海德格尔认为死亡是外在于人的一种可能性,但它是人生存于世的所有可能性的根基;二、二者对主客关系的理解不同,张载认为人在日常生活中与世界主客二分,认识是“内外之合”的结果,但通过学习和反思,人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海德格尔的“认识论”是对传统主客二分式认识论的一种超越,他运用现象学方法,以人“在世界之中”的方式取代了人对世界的“静观”;二者在这两点上的不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海德格尔有着明显的唯我主义倾向,这虽然是解决虚无主义问题的有效方法,但佛家思想中有大量的唯我主义思想,张载在对佛家思想进行批判时,力图尽可能与佛家划清界限,所以他有自己独特的解决方式,这也导致了他与海德格尔人学思想的差异。
  天人合一是解决虚无主义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如果过于偏重天和人的任意一方,现实的人就有失去其本真意义的可能。而天人合一中的人只能是以个体的方式存在,不然个体生存的价值将被群体的权威性枚平。从张载和海德格尔的比较中可以得出三点启示:一、人文科学对于现代社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二、从事哲学工作需以乐观积极的态度;三、人类中心主义有非常大的片面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