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Heidegger,M.1889~1976年)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六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315篇,会议文献有18篇,学位文献有305篇等,海德格尔(Heidegger,M.1889~1976年)的主要作者有赵卫国、朱松峰、张柯,海德格尔(Heidegger,M.1889~1976年)的主要机构有南京大学哲学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与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此在生存建构的阐释不同,海德格尔的后期思想,更注重对遮蔽的探索,指出真理与非真理的相同本质,遮蔽着的神秘(Geheimnis)之...
2.[期刊]
摘要: 世界成为图像是现代的本质,形而上学为现代的本质奠定了基础。随着一般主体变成了主体,觉知变成了表象,世界被把握为图像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事件。现代的基本进程乃是...
3.[期刊]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已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由此引发了哲学家们对科学技术的深思。本文主要以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技术观比较为线索,分别阐述了二者技术观产...
4.[期刊]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科学技术极大程度的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和思维方式。但是当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科学技术也演变为一种意识形态,吞噬着人的主体性,异化着...
5.[期刊]
摘要: 我们对海德格尔思想能否进行一种整体阐释?这种阐释是体系性阐释吗?一种适宜的整体阐释需满足什么条件?珀格勒与海德格尔在1960年的通信中曾就上述问题进行了交流。...
6.[期刊]
摘要: 海德格尔的哲学坚持探讨存在本身,本真的存在无法被绝对地澄明,然而语言确是通往存在本身的道路。作为“道说”而非表达工具的语言是存在的显形,“解蔽与澄明、隐与显、...
7.[期刊]
摘要: 海德格尔早在20世纪中叶就对科学技术问题予以关注,认为现代科学活动的本质是技术,现代技术的本质在于“座架”,它把世界变成一个无人的技术世界,使人愈益失去原初的...
8.[期刊]
“在世界之中存在”的具身性分析——以海德格尔与梅洛-庞蒂“在世”学说比较为中心
摘要: 文章以“还原”“暧昧”“转向”三个方面作为切入口,对海德格尔与梅洛-庞蒂的“在世”学说进行了比照研究;无论在海德格尔还是在梅洛-庞蒂看来,“在世”现象都呈现出...
9.[期刊]
摘要: 海德格尔的“在世”学说勾勒了自然存在物的因缘整体性,揭示了万物相互关联的原理,指出人类的使命不是成为存在者的主人,而是成为存在者显现自身价值的“疏明域”。海德...
10.[期刊]
摘要: 人学思想在马克思与海德格尔的哲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都与其语言观有所连接。马克思与海德格尔都对西方形而上学语言观所认为的“语言仅仅是一种发出者的主体性活...
11.[期刊]
海德格尔是反现代性还是最激进的现代性?——从海德格尔前期的思与行来看
摘要: 人们通常要么认为海德格尔是反对现代性的,要么认为海德格尔反对整个西方形而上学并试图开启思想的第二次开端。而施特劳斯认为,海德格尔是最激进的现代性第三次浪潮。笔...
12.[期刊]
摘要: 逻各斯λόγος由“采集”“绽放”的丰富内涵脱略、坠落而至凝定静止命题陈述的逻辑推绎,与此同时,存在从绽放着存在力道的存在,转变而为凝定静止的“在先—伫立”(...
13.[期刊]
摘要: 在中西哲学史上关于“真”的讨论从未停止,但基于“真”的问题的提出与转折发展,老子与海德格尔作为极大影响中西方哲学最具代表的思想家,都对“真”作出了深入的追问。...
14.[期刊]
通过旅游解放地方——对《丽江古城地方氛围的结构与测量》的评与思
摘要: 《丽江古城地方氛围的结构与测量》一文提出了“地方氛围”概念并完成了一项实证研究,其包含的流动性、在地性、历时性要素,引发了本文对于以地方感为中心的相关概念之理...
15.[期刊]
生存论奠基抑或超越论投射——海德格尔《康德书》之本性及其疏失探辨
摘要: 海德格尔期望通过《康德书》达成为《纯粹理性批判》进行生存论奠基的目标。然而由于海德格尔未曾注意到两种根据即“发生根据”与“可能根据”之间的区别,导致他没有实质...
16.[期刊]
摘要: 虽然"存在的意义"是《存在与时间》的主旨,但研究者们历来对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多有探讨,往往忽视了"意义"这一问题。在《存在与时间》中,意义问题是与可能性概...
17.[期刊]
摘要: 海德格尔马堡时期初期的三个讲座课程中的自由思想,一方面延续着早期弗莱堡时期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第一次把“自由”作为一个主题或专题来讨论,第一次...
18.[期刊]
摘要: 海德格尔思想“转向”之后,“语言”由一个边缘性话题转而成为核心性话题,“语言”被赋予了两种含义:“普通语言”和“源初语言”。为了重新发现“源初语言”或找到通达...
19.[期刊]
摘要: 海德格尔对里尔克的阐释是其诗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此问题有助于理清海德格尔本身的诗学思想。海德格尔的思想与里尔克的诗歌存在着不谋而合的契合点,海德格尔通过...
20.[期刊]
摘要: 本文深入、细致地探讨了伽达默尔与布尔特曼的关系,这个关系在西方解释学史上很有意义。布尔特曼不仅是海德格尔的友人,也是伽达默尔的老师,对当代西方解释学的发展做出...
1.[会议]
摘要: 海德格尔认为,我们对技术的工具性规定只抓住了技术的“正确的东西”,但却没有抓住技术的“真实的东西”也即技术的本质;而要抓住技术的本质,我们就必须“通过正确的东...
2.[会议]
摘要: 在海德格尔看来,人类目前面临的严重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是传统西方哲学长期思维方式影响下,由现代技术带来的严重的主客二分.人以主宰者自居,妄图控制技术、改造自然,...
3.[会议]
摘要: 形式显示是海德格尔在其早期弗莱堡时期形成的思想方法.着眼于海氏的“存在之思”,“形式显示”作为方法基本上贯通了海德格尔一生的思想道路.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形式显示...
4.[会议]
存在、异在与他者——论列维纳斯对海德格尔存在论艺术观的批判和超越
摘要: 从列维纳斯对海德格尔存在论基础性的批判出发,过渡到介绍二者艺术观的差异,与海德格尔相对,列维纳斯论域中的现代艺术以其反视域和不可筹划等性质而脱离了存在论之整体...
5.[会议]
摘要: 海德格尔在解构技术工具主义和人类行为论的基础上,以古希腊词源学解读的方式,进行了技术的现象学批判,区分了技术是什么与技术本质是什么的不同,回答了技术作为一种解...
6.[会议]
摘要: 海德格尔深入诠释了尼采的虚无主义,并在形而上学的轨道上,对其做了新的阐释.由此,他还把虚无主义运动与现代社会特有的技术现象联系了起来.凭借对两种主要现象的沉思...
7.[会议]
摘要: 海德格尔在以"存在"为核心的哲学运思中,特别地发现和批判了"人类活动被理解和贯彻为文化"这一现代根本现象.本文认为在海氏的文化批判中存有"存在论上的"以及"存...
8.[会议]
摘要: 在大卫·哈维收录于《正义、自然与差异地理学》文集中的《从空间到地方,再 回看》这篇文章里,他试图通过引文重排、选择重构、偷换主题、“视而不见”、模糊处理等 文...
9.[会议]
现代技术风险之忧思——试析海德格尔对古代技术和现代技术的区分
摘要: 通过对古代技术的具体分析论证海德格尔的“座架”(现代技术的本质,促逼着解蔽)同样也适用于古代技术,在“座架”的意义上可以把技术史理解为连续的。海氏混淆了古代技...
10.[会议]
摘要: 在海德格尔看来,此在之在世有本真状态与非本真状态两种样式。通过用具操劳着的、同形形色色的对象打交道的此在处于非本真状态,在这种状态中的此在或者逃避着它的存在(...
11.[会议]
摘要: “物”的问题在海德格尔的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海德格尔认为“物”的思想在 西方哲学史上经历了三种形态的发展,即从古希腊时代的范畴到近代的(数学)基本原理,...
12.[会议]
摘要: 来自不同哲学背景并且使用不同风格的哲学表达的海德格尔与斯特劳森在各自哲学 脉络中都具有重要的原创性贡献。他们对作为整体的西方形而上学的两种解读所提供的图像 尽...
13.[会议]
摘要: 海德格尔在各个时期的“存在之思”中,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技术问题”。本文依据海德格尔的前后期的几个文本,从中归纳引申出五条“追问技术”的可能的路径:通过在世...
14.[会议]
摘要: 在量子力学中,波函数是一个关键概念。波函数是由薛定谔引入的,引入时并不理解其意义,而量子力学发展到现在,对波函数的理解仍然有许多争论。笔者在《波函数的实在性分...
15.[会议]
摘要: 海德格尔和哈贝马斯都是人文技术观的杰出代表。两者都从人类命运的思考出发,思索 技术在人类命运的地位、功能和对人类生活的作用。海德格尔对于现代技术对人类的命运颇...
16.[会议]
摘要: 技术风险源于技术之本质。技术本质上是一种解蔽方式,是真理的存在方式;技术时代的现代技术是一个促逼的座架(Ge-stell),座架遮蔽着先前的解蔽方式,还遮蔽着...
17.[会议]
摘要: 海德格尔把整个西方形而上学的历史看成是虚无主义的历史,也即存在的遗忘史,尼采也把他之前的形而上学称为虚无主义,并将自己的哲学看成是这种虚无主义的完成和克服,但...
18.[会议]
摘要: 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1889-1976)的《尼采》(Nietzsche)一书,纪录的是他在1936-1942年间于弗莱堡大学所开设的〈尼...
1.[学位]
摘要: “存在”这一概念是西方哲学中一个基本且极为重要的范畴,对两千多年以来的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西方哲学史中关于“存在”问题的讨论起于巴门尼德的创造,巴...
2.[学位]
摘要: “存在”这一概念是西方哲学中一个基本且极为重要的范畴,对两千多年以来的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西方哲学史中关于“存在”问题的讨论起于巴门尼德的创造,巴...
3.[学位]
摘要: 本文的研究聚焦于海德格尔思想的宗教渊源。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这四个方面所突出的,是与海氏思想的宗教渊源紧密相关的四个相互递进的层次:故乡与“开端”的关系;...
4.[学位]
摘要: 《艺术作品的本源》中关于凡·高《农鞋》的阐释可谓聚讼纷纭。海德格尔究竟有无误读凡·高?尽管质疑之声甚嚣尘上,但结论莫衷一是。最具代表性的批判集中于梅耶·夏皮罗...
5.[学位]
摘要: 余虹致力于对海德格尔哲学—诗学的研究,同时系统阐述了中西方文学理论的基本样态和它们各自的特点。对余虹诗学思想的研究我主要着笔在这几个方面:海德格尔诗学研究、中...
6.[学位]
摘要: 对什么是人的本真的存在方式的追问自古已有,但是站在今天的立场上,不难发现在传统形而上学对人的追问中,并没有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甚至是在对人的存在的追问中就已...
7.[学位]
摘要: 海德格尔认为世界本是充满着丰富意蕴的世界,但是在现在这个以技术作为支撑的时代里,世界平整化了。面对这个问题,本文将从此在自身的沉沦以及集置这两方面来追问世界之...
8.[学位]
摘要: 死亡哲学是哲学体系必不可少的一个哲学分支,尤其是在西方哲学领域,死亡问题自始至终地伴随着哲学本身。自从泰利斯反思世界本源开始,死亡问题就伴随地出现了,直至今日...
9.[学位]
摘要: “世界”概念是哲学史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内涵极为丰富,无数先哲从各种不同的角度阐发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海德格尔在存在论上对世界概念的阐释,颇具独到之处。海德格尔...
10.[学位]
摘要: 海德格尔与尼采的关系一直非常复杂,一方面,海德格尔将尼采强行解释为西方最后一位形而上学家。另一方面,海德格尔在1936年至1946年之间是他的思想“转向”时期...
11.[学位]
摘要: 海德格尔是现代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一位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时间观点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海德格尔通过时间观对此在的存在问题进行揭示。海德格尔是对自柏拉图以...
12.[学位]
摘要: 张载的思想起于“太虚即气”的本体论思想,海德格尔的思想起于对存在与存在者差异的追问,但二者思想的核心部分还是人学思想,二者都希望通过“天人合一”的人学思想解决...
13.[学位]
摘要: 追问真理是哲学领域永恒的话题。海德格尔对真理的追问与其对存在意义的追问是同步发展的。在追问真理的过程中,海德格尔在强调追问存在的意义的基础上,首先对传统符合论...
14.[学位]
摘要: 作为一个关注现实的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思想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空洞理论,他从最贴近生活的地方追寻哲学的意义,在他看来,人之为人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在世界中现实的、...
15.[学位]
摘要: 本文认为前苏格拉底哲学中明显存在着两种存在论维度,在赫拉克利特和巴门尼德之后,古希腊哲学始终在统一这两种存在论思想。最终由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通过继承...
16.[学位]
摘要: 海德格尔的死亡观与他对存在的追问紧密相关,他一反传统形而上学对死亡的不在场、彼岸性认识,以基础本体论为前提,以现象学为方法依托,超越在场的“有”进入被遮蔽的“...
17.[学位]
摘要: 在西方哲学史上,时间的研究几乎和存在论一样源远流长。从古希腊到康德,从柏格森到狄尔泰,哲学家将时间问题纳入宇宙探索到人的本质反思等多个层面,逐渐建构出一条贯穿...
18.[学位]
摘要: 自笛卡尔的“我思,我在”命题一出,近代哲学便开始了一场对认识活动的确定性进行奠基的思想运动,期间核心的问题之一就是“我思”和外部客观世界的证明问题。本文着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