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酿酒酵母β-D-葡聚糖制备、构象及免疫功效研究
【6h】

酿酒酵母β-D-葡聚糖制备、构象及免疫功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表

声明

第一章前言

1.1我国酿酒酵母资源现状

1.2酿酒酵母细胞壁的构成

1.3酵母β-D-葡聚糖研究进展

1.3.1 β-D-葡聚糖的测定方法研究

1.3.2酵母β-D-葡聚糖基本结构研究

1.3.3 β-D-葡聚糖的生物合成

1.3.4 β-D-葡聚糖制备方法研究

1.3.5 β-D-葡聚糖改性修饰技术研究

1.3.6 β-D-葡聚糖的功能活性

1.4本课题立题背景及意义

1.5本课题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酵母β-D-葡聚糖检测方法的研究

2.1材料与方法

2.1.1主要试剂及设备

2.1.2菌种及培养条件

2.1.3实验方法

2.2结果和讨论

2.2.1酵母细胞破壁

2.2.2酸水解

2.2.3 GOPOD酶法测定葡萄糖标准曲线

2.2.4精密度和加样回收率试验

2.2.5不同酿酒酵母品种β-D-葡聚糖含量的对比

2.3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酵母β-D-葡聚糖发酵条件优化

3.1材料与方法

3.1.1主要试剂及设备

3.1.2菌种及培养条件

3.1.3 β-D-葡聚糖测定

3.1.4生物量测定

3.1.5试验设计

3.1.6实验数据处理

3.2结果和讨论

3.2.1发酵培养基优化

3.2.2培养条件优化

3.2.3发酵动力学研究

3.3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酵母β-D-葡聚糖提取制备工艺研究

4.1材料和方法

4.1.1主要试剂和设备

4.1.2原料

4.1.3实验方法

4.2结果与讨论

4.2.1 β-D-葡聚糖的分离提取

4.2.2成分分析

4.2.3电镜观察

4.3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酵母β-D-葡聚糖修饰改性技术研究

5.1材料与方法

5.1.1主要试剂及设备

5.1.2实验方法

5.2结果和讨论

5.2.1超声修饰酵母β-D-葡聚糖研究

5.2.2硫酸酯化酵母β-D-葡聚糖研究

5.3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酵母β-D-葡聚糖及其硫酸酯结构和硫酸酯溶液构象研究

6.1材料与方法

6.1.1主要设备

6.1.2实验方法

6.2结果和讨论

6.2.1酵母β-D-葡聚糖及其硫酸酯基本结构研究

6.2.2酵母β-D-葡聚糖硫酸酯溶液构象研究

6.3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酵母β-D-葡聚糖及其硫酸酯免疫功效研究

7.1材料与方法

7.1.1主要试剂及设备

7.1.2动物与细胞株

7.1.3实验方法

7.2结果与讨论

7.2.1对脏器指数影响

7.2.2对Con A诱导淋巴细胞转化影响

7.2.3对血清补体CH50的影响

7.2.4 NK细胞活性的影响

7.3小结

参考文献

论文的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一论文主要结论

二论文的创新点

相关文章、成果及专利

一、相关文章

二、鉴定成果及专利

致谢

展开▼

摘要

β-D-葡聚糖存在于许多细菌、真菌和高等植物中,它的一个重要来源是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细胞壁。大量研究表明酵母β-D-葡聚糖可以通过激活巨噬细胞以起到抗肿瘤、抗菌、愈合伤口、抗氧化和降血脂等功效。此外,酵母β-D-葡聚糖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用作于增稠剂、乳化稳定剂和脂肪替代品。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酵母β-D-葡聚糖的标准测定方法。常规酵母β-D-葡聚糖的测定一般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结果误差较大。在此,本研究建立了一个酵母β-D-葡聚糖测定的新方法:首先利用涡流微珠破壁法对酵母细胞进行破壁,酵母细胞破壁率可达到95.28%;接着采用高浓度酸预处理结合常规酸水解方法对酵母β-D-葡聚糖进行酸水解,酵母β-D-葡聚糖的酸解回收率高达98.76%;车此基础上,由GOPOD法测定出β-D-葡聚糖的含量。新方法的相对标准差和加样回收率分别为0.46%和99.96%。 采用新方法对不同酿酒酵母菌种的β-D-葡聚糖含量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酵母中β-D-葡聚糖含量随其菌种不同而有明显差异(P≤0.05),占细胞壁干重比率的最大差异为138.10%,而占细胞干重比率的最大差异高达189.52%。 接下来对酿酒酵母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进行了单因素实验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以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得到培养基模型方程为:Y=106.89+3.74X<,1>-8.85X<,1><'2>-5.72X<,2><'2>-7.96X<,3><'2>-7.52X<,4><'2>,经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确定了最佳培养基(/100ml)为:葡萄糖3.27 g、蛋白胨(2)1.89 g、酵母膏1.57 g和甘油1.04 g。经过培养基的优化后,酵母β-D-葡聚糖产量由原来的65.80.mg/100ml提高到109.33 mg/100ml。然后,采用正交优化方法进行发酵条件优化,确定主次影响因素依次为:装液量>温度>起始pH>接种量,最适培养条件为:pH5.0、接种量5ml/100ml、温度32℃、装液量60 ml/瓶,经试验验证β-D-葡聚糖量达到128.30 mg/100ml,较发酵条件优化前提高了17.35%。 在发酵条件优化基础上,以Logistic、BoxLucas1和SRichards2三种模型对酵母菌生物量和β-D-葡聚糖生成量进行非线性拟合,确定生物量模型以Logistic模型拟合效果最佳,拟合方程:y=1317.3-1208.9/1+(x/10.6)<'2.7>,相关系数可以达到0.975,而在β-D-葡聚糖生成模型拟合中,以SRichards2模型最佳,拟合方程:y=127.51[1-0.47e<'-0.12(x-5.2)]<'2.1>,相关系数为0.996;在对基质(葡萄糖)的消耗拟合中,采用Exponemtial ExpDecl模型,拟合方程:y=-0.232+31.287e<'-x/31.174>,相关系数为0.977。 传统酵母β-D-葡聚糖的制备主要采用酸碱法,这易使β-D-葡聚糖发生氧化降解,致使得率偏低,并且会对β-D-葡聚糖的天然构象部分地破坏而使其生理活性受到严重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建立一个由酿酒酵母中分离提取β-D-葡聚糖的新方法,此方法是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包括酵母的诱导自溶、高温和有机溶剂的抽提、均质破壁、生物酶解等步骤。新方法制备的β-D-葡聚糖纯度高达9396,得率为酵母细胞干重的11%。 酵母β-D-葡聚糖不溶性制约其在工业中的应用,本研究采用超声修饰和均相硫酸酯化技术对酵母β-D-葡聚糖进行修饰改性研究。以400W的功率对酵母β-D-葡聚糖进行超声处理,每循环处理时间24s,间歇时间6s,共20个循环,酵母β-D-葡聚糖的平均粒径由起始的56.49 μm降到2.33 μm;在Urea-DMSO的均相体系中,以硫酸为酯化剂,对酵母β-D-葡聚糖进行均相硫酸酯化反应,硫酸浓度5%,100℃下反应4 h,最终酯化β-D-葡聚糖的取代度和得率分别为0.43和87.97%。 采用了FTIR、EA和NMR等方法对酵母β-D-葡聚糖及其硫酸酯的基本结构进行分析,确定酵母β-D-葡聚糖以β-(1,3)为主链,其中新方法制备β-D-葡聚糖以β-(1,3)为主链每九个单元与一分子葡萄糖通过β-(1,6)键连接,而酸碱法制备β-D-葡聚糖以β-(1,3)为主链每五个单元与一分子葡萄糖通过β-(1,6)键连接;酵母β-D-葡聚糖硫酸酯化学通式为(C<,6>H<,10>O<,5>)<,20>·9SO<,3>·20H<,2>O,硫酸基团取代位置在糖环的C-6上。此外,本研究还采用激光光散射(MALLs)技术结合YFY和KP蠕虫模型的方法进行研究。判定酵母β-D-葡聚糖硫酸酯溶液构象为一种介于柔性链和刚性链之间的半刚性链构象,并得到其分子层面的构象参数:M<,L>=646nm<'-1>,q=5.1 nm,d=0.99nm,C<,∞>=16.33。 最后通过动物试验,证实酵母β-D-葡聚糖及其硫酸酯具有增强免疫功效,其中新方法制备酵母β-D-葡聚糖对Con A诱导小鼠淋巴细转化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小鼠NK细胞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酸碱法制备酵母β-D-葡聚糖对Con A诱导小鼠淋巴细转化率和小鼠NK细胞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经超声处理和硫酸酯化之后的酵母β-D-葡聚糖衍生物对Con A诱导小鼠淋巴细转化率、小鼠血清中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和小鼠NK细胞活性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