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建筑的伦理功能研究——重拾人类的精神家园
【6h】

建筑的伦理功能研究——重拾人类的精神家园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0.1建筑与人

0.2论文研究的背景

0.2.1社会背景

0.2.2理论背景

0.3论文研究目的和价值

0.4论文研究方法与框架

第一章建筑的伦理功能的相关研究

1.1哲学基础

1.1.1建筑的伦理功能

1.1.2建筑现象学

1.1.3建筑伦理功能与建筑现象学

1.2安居:建筑形式与生活方式的互融

1.2.1安居

1.2.2建筑形式和生活方式

1.2.3建筑的责任

1.3精神家园和物质家园

本章小结:

第二章改变中的中国人“存在”现状和问题

2.1社会现状发展历程分析

2.1.1简要的发展状况

2.1.2政治经济学的影响

2.2安居的困境:淡漠的伦理功能

2.2.1高层住宅与传统院落的落差

2.2.2被平面广告遮蔽了的建筑

2.2.3幸福感与归属感的评价

2.3公共建筑:伦理功能的公共性

2.3.1地标建筑热点建筑

2.3.2模式转换的旧建筑

2.3.3空间的隐喻

本章小结:

第三章人类的精神家园和理想的安居

3.1记忆:关于过去

3.1.1记忆的家园

3.1.2历史视角的记忆

3.2理想:关于未来

3.3理想为何会变:人和空间的进化

本章小结:

第四章建筑的伦理功能缺失之根源

4.1历史学方面 历史链接的巨变错位

4.1.1中国建筑中民族特质的由来

4.1.2缺失的现代主义

4.1.3历史文化根源

4.2社会学方面 对公众缺乏正确的引导

4.2.1建筑师与各方面的原因

4.2.2令公众迷惑的模仿和广告

4.2.3政治经济学作用下的建筑评价

4.2.4自发的误区

4.3心理学方面 心理回馈的忽视

4.3.1设计与评论中环境自传的失败

4.3.2被压制了的心声

4.3.3环境心理学的学科空白

本章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建筑的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早已不是实现设计形式的障碍,到几乎什么样的形式都能实现的状态,建筑风格呈现“多元化”。在商业化社会氛围中,建筑设计受到诸多外在因素的制约与影响。本文立足于这样的背景,选取建筑的伦理功能对人精神风貌的影响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理论基础和现实状况。将理论研究、现实分析、演绎归纳相结合,以建筑的伦理功能及其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首先研究大环境下中国人的存在现状,总结人类对精神家园和安居理想的变化规律,进而细致分析建筑伦理功能缺失的根源,并从中获得启示。在论文展开系列研究之时,通过提出诸多疑问进而进行系统化研究。高速发展和外因制约下,对人类从物质到精神的升华的需要可有得到恰当的关照?建筑的伦理功能提出建筑的任务是对我们时代而言可取的生活方式的诠释,那么如今纷繁复杂的建筑中诠释的是什么生活方式?当代建筑是否能够帮助人们形成一定的精神气质?考虑到不同人的背景和社会背景的差异,本文从中国建筑发展的角度思索中国人类对于建筑的期待。论文研究涉及哲学、心理学、建筑历史、社会学等方面的诸多理论,将多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在研究的内容、方法上均有突破。人与建筑关系的密切程度不言而喻,在古今中外有诸多思想都有讲述。在这些理论基础上从伦理功能的角度出发,本文选取伦理功能的最高目标“重拾人类的精神家园”,来思索现在混乱的状况对人类精神方面的影响,通过对比人类安居理想的变化,寻找缺失的伦理功能,从这一角度为达到精神家园的重拾提供更多的线索和启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