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近代历史遗存可持续性保护策略探索——以肇庆为例
【6h】

城市近代历史遗存可持续性保护策略探索——以肇庆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框架

第一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发展概述

1.1传统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1.1.1传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

1.1.2传统静态保护模式

1.2传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转变

1.2.1对历史文化遗产认识的转变

1.2.2静态保护向可持续性保护的转变

1.3历史文化遗产中非物质要素的理论与实践发展

1.3.1遗产中的文化

1.3.2遗产中的人

1.3.3遗产中的功能

1.4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索引:

第二章近代历史遗存可持续性保护内涵分析

2.1近代历史遗存的概念

2.1.1“近代”的含义

2.1.2近代历史遗存的概念与范畴

2.2近代历史遗存的保护现状

2.3城市近代历史遗存内涵特征分析

2.3.1物质内涵特征

2.3.2非物质内涵特征

2.4近代历史遗存非物质内涵对物质形态保护的影响

2.4.1文化内涵对物质形态的影响

2.4.2人的内涵对物质形态的影响

2.4.3功能内涵对物质形态的影响

2.5近代历史遗存可持续性保护的目标与原则

2.5.1近代历史遗存可持续性保护的目标

2.5.2近代历史遗存可持续性保护的原则

2.6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索引:

第三章城市近代历史遗存可持续性保护方法研究

3.1文化核心传承

3.1.1文化的层次与核心

3.1.2城市文化核心的传承

3.1.3城市记忆的传承——延续城市记忆客体

3.1.4生活方式的传承——延续生活空间形态

3.1.5城市形态的传承——延续固定层面城市形态

3.2人的城市生活需求

3.2.1人的城市生活需求构成

3.2.2营造安全性生活

3.2.3创造现代化生活

3.2.4延续多样性生活

3.3功能复兴

3.3.1近代建筑保护中的功能选择

3.3.2近代历史地区城市功能现状

3.3.3城市功能与城市复兴

3.3.4近代历史地区的城市功能复兴

3.3.4近代历史地区功能发展计划

3.4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索引:

第四章肇庆府城可持续性保护规划案例与策略研究

4.1基于可持续性保护的规划

4.2肇庆府城可持续性保护构成

4.2.1物质形态保护

4.2.2文化核心传承

4.2.3人的城市生活需求

4.2.4功能复兴

4.2.5保护底线与生存条件

4.3肇庆府城可持续性保护策略

4.3.1可持续性保护的地区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4.3.2可持续性保护三种模式与遗产生存区

4.3.3可持续性保护的旅游规划

4.4可持续性保护规划框架

4.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索引:

结语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后,其内涵已涉及物质形态保护的方方面面,近代历史遗存也逐渐被纳入保护的范畴,但近代历史遗存中“非物质”的动态发展特征,使得传统的静态保护不能适应其变化而造成破坏。如何进一步探索近代历史遗存中“非物质”保护的理论,实现近代历史遗存的生存也因此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 本文通过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程的分析,指出了遗产保护的“物质——非物质”发展之路,其中与物质形态相互依存的非物质内容,是城市历史地区保护的关键所在。 本文从“文化”、“人”和“功能”三个非物质要素出发,提出了实现遗产生存的可持续性保护概念。在此基础上,具体化到近代历史遗存中,总结其中非物质三要素的内涵以及对物质形态的影响,由此形成了近代历史遗存可持续性保护的目标与原则,提出了可持续性保护的关键——文化核心传承、人的城市生活需求和功能复兴。 分别就三方面具体分析,总结其内容构成体系,并将成果应用到肇庆府城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专项规划层面,形成可持续性保护策略及规划框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