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金融理论与我国银行风险防范
【6h】

马克思金融理论与我国银行风险防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文献综述

第一章银行业危机阐述

第一节马克思金融理论介绍

一、危机形成机理

二、危机爆发根源

三、危机扩散机制

第二节银行业危机表现形式

一、银行业危机界定

二、银行业危机表现形式

第三节银行业危机发展趋势

一、危机发生面广泛

二、危机传染性趋强

三、危机破坏性严重

四、解决危机费用高

第二章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危机的形成机理及其特征

第一节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危机的形成机理

一、生产过剩

二、金融过剩

第二节新兴市场国家与发达国家银行业危机形势对比及原因

一、发达国家银行业危机特征及原因

二、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危机形势严峻及原因

第三节我国银行业特有风险

一、经济体制风险

二、金融体制风险

第三章我国银行风险防范工作对策

第一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控制投资和银行贷款业务增长过快

二、改革在“双缺口”下形成的外资、外贸政策

三、抑制个别地方政府投资冲动

四、渐次推进人民币汇率弹性化改革

五、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六、降低银行贷款对大企业和少数行业的集中度

七、抑制房地产投机需求

第二节继续推进银行业改革

一、继续推行产权制度改革

二、进一步优化内部治理结构

三、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四、尽快化解不良资产

五、充实资本金

第三节加快健全资本市场功能

一、推进银行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

二、规范发展资本市场

三、有计划、有步骤开放资本市场

第四节建立有效的金融安全网

一、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二、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机制

三、改革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政策

四、建立快速有效的国际危机处理机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金融危机理论是马克思金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危机呈现频繁爆发趋势,期间绝大部分危机都发生在东亚与拉美等新兴市场国家且破坏性空前严重,有些甚至演变为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全面危机,对所在国银行体系和国民经济造成重创。然而,二战后发达国家银行业危机却未对所在国经济金融造成重大影响和破坏,由此值得我们深思。尽管亚洲金融危机至今十周年,但我国存在的经济结构单一、金融系统过度银行化、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以及国际收支顺差严重、外汇储备过多等现实问题,与1997年金融危机前的东南亚国家类似,加之我国宏观调控手段有限,持续调控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上述情况的存在说明我国具有爆发银行业危机的潜在可能性。 本文以马克思金融理论为指导,通过揭示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危机的特点和形成机理,参照发达国家银行业危机防范措施,并结合我国经济转轨时期银行业的特有风险因素分析,立足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分别从银行业稳健经营的外部因素,即国民经济良性发展、金融安全网建立;以及银行业持续发展的内部因素,即银行业自身改革和与之关联度密切的资本市场功能健全等方面提出了我国银行业风险防范的对策,以此来预防和应对我国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银行业危机隐患,由此促进我国银行业制度建设,提升银行业核心竞争力,更好发挥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促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和谐发展。因此,研究该课题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