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小板凝血活性对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预示价值的研究
【6h】

血小板凝血活性对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预示价值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血小板功能检测与血小板输注的研究进展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背景: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是导致患者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常常需要血小板输注,包括预防性和治疗性血小板输注。前者用于无临床出血症状的患者,后者则用于有出血症状者。血小板输注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血小板输注无效,输注无效主要发生在早期妊娠和频繁的血小板输注患者,原因主要有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因素。因而探讨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界值非常必要。所谓界值足指予以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时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关于界值已有许多研究报道,人们常接受的界值是血小板计数(Plt)<20×109/L,该值只关注了血小板数量而忽视了血小板的功能,而仅仅以一项血小板计数用于预示出血倾向效果较差。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与血栓弹力图(TEG)作为指导血液成份输注的新指标,其界值的确定仍需探讨。 目的:对血小板减低(Plt<50×109/L)的血液病患者进行Plt、PT、APTT、TT、Fib,APCT及TEG(R、K、MA)的检测,观察出血组与未出血组Plt、PT、APTT、TT、Fib,APCT、R、K、MA之间的差异显著性以及Plt与其他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血小板凝血活性检测对血小板减低所致出血的临床预示价值以及对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界值。 方法:入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的血小板减低(Plt<50×109/L)的血液病患者127例,其中出血组37例,未出血组90例。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4.5ml置于含0.5ml3.2%枸椽酸钠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中混匀,用于TEG、APCT及PT、APTT、TT、Fib检测。另外2.0ml静脉血于含EDTA-K2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中用于血小板计数。APCT及TEG检测用于评价血小板凝血活性。 结果:所有127例患者均完成了Plt、APCT、PT、APTT、TT、Fib检测,37例出血病人中有15例患者完成了TEG检测,在90例未出血病人中有20例完成了TEG检测。 1.37例出血病人的Plt全部≤20×109/L。在90例未出血病人中,7例Plt≤10×109/L,39例Plt≤20×109/L。出血组与未出血组病人PT、APTT、TT、Fib结果均值分别为12.2±1.27s、32.2±2.57s、11.7±1.52s、2.58±0.61g/L和11.9±1.21s、31.0±2.56s、11.9±1.21s、3.03±0.43 g/L。两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lt与PT、APTT、TT、Fib无相关性,r=-0.08,-0.161、-0.182、-0.215。 2.出血组与未出血组病人Plt与APCT均值分别为(7.9±3.6)×109/L、104.0±6.1s和(23.0±10.1)×109/L、68.4±9.4s。两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lt与APCT呈负相关,Y=101.1-1.19X,r=-0.7613。而APCT与APTT之间未见相关性。 3.TEG参数包括R、K、MA等,出血组(n=15)与未出血组(n=20)患者的R、K与MA均值分别为6.9±1.6s、3.8±1.3s、20.5±5.3mm和7.1±1.8s、3.9±1.2s、43.4±11.0mm,两组MA均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lt与MA呈正相关,Y=15.2+1.12X,r=0.843。Plt与R、K之间无相关性。 4.出血组(n=15)与未出血组(n=20)患者APCT与MA的均值分别为98.7±5.8s、20.5±5.3mm及64.5±12.8s、43.4±11.0mm,两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APCT与MA呈负相关,Y=81.8-0.61X,r=-0.841。 5.以APCT≥90s、MA≤30mm、PLT≤20×109/L为界值计算得到三参数的预示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100%、98.9%,100%、95.0%,100%、56.7%。APCT和MA的特异性均明显优于Plt。 结论:本研究的血小板减低的血液病患者PT、APTT、TT、Fib、R、K基本正常,提示患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血小板凝血活性异常。仅仅以血小板计数用于预示出血倾向效果较差。APCT与TEG能够检测病人的总体凝血水平,尤其能评价血小板的凝血活性。APCT与TEG-MA用于预示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血小板,以APCT≥90s或TEG-MA≤30mm作为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界值能有效预示由于血小板凝血活性减低导致的出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