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福建永安青水民居建构探讨——以长庆堂为例
【6h】

福建永安青水民居建构探讨——以长庆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现状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福建传统民居研究现状

1.1.4 青水传统民居研究现状

1.2 研究对象、目的、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方法与框架

1.3 小结

第二章 长庆堂概述

2.1 功能与空间

2.1.1 功能

2.1.2 空间

2.2 区位与场地

2.2.1 区位

2.2.3 场地

2.3 小结

第三章 长庆堂建构特点分析

3.1 正房

3.1.1 正房构架

3.1.2 正房建造过程

3.1.3 正房节点特征

3.1.4 正房构造做法

3.2 两厢

3.2.1 厢房构架

3.2.2 正房与两厢交接

3.2.3 厢房建造过程

3.2.4 厢房节点

3.2.5 厢房构造做法

3.3 倒座

3.3.1 倒座构架

3.3.2 两厢与倒座交接

3.3.3 倒座建造过程

3.3.4 倒座节点

3.3.5 倒座构造做法

3.4 大门

3.4.1 大门构架

3.4.2 大门建造过程

3.4.2 大门节点

3.5 旁门

3.6 护拢

3.5.1 护拢构架

3.5.2 护拢建造过程

3.5.3 护拢节点

3.7 姑亭

3.8 小结

第四章 评析

4.1 特点

4.1.1 复合的结构形式

4.1.2 合理的节点形式

4.1.3 多样的榫卯类型

4.1.4 明显的木构等级

4.1.5 不足之处

4.2 后续研究

4.2.1 建构的后续研究

4.2.2 其他后续研究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文章以大型民居长庆堂为例,对福建永安青水传统民居的建构展开探讨。论文从功能与空间、区位与场地入手,对其建构特点等进行了分析。
   结论如下:
   第一,长庆堂的结构形式体现出“穿斗+干栏”式与装配组合式两个特点。其形成与当地的山地条件、温润的气候及丰富的木材资源等自然背景有关。
   第二,长庆堂使用的节点技术体现出对其功能的适应性。不仅符合其穿斗结构要求,且在重点部位的纵向支撑体系添加增强稳定性的特殊构件,构件尺寸形态与榫卯的开口也相互适应。
   第三,长庆堂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榫卯做法和建造顺序。榫卯类型多样,使用总体上不复杂,且有几种当地特殊的榫卯。各种榫卯均有特定使用的位置,用法严格。榫卯形式灵活性很大,方便了木构等级高低的变化。
   第四,整体构架和节点细部都体现出木构的等级变化。以主房为等级最高,倒座、两厢次之,最后是护拢。木构在步架数、装饰程度、挑檐方式和用材上的等级变化源自礼教尊卑的等级秩序。节点系统为了强调祭祀中轴,中路隆重,旁系简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