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婚姻伦理的精神哲学研究
【6h】

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婚姻伦理的精神哲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一、研究主题及其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第一代独生子女”

(二)“婚姻伦理”

(三)“精神哲学”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独生子女及其婚姻研究综述

(二)国内独生子女婚姻研究进展

四、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体系框架

第一章 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婚姻状况的道德社会学特征

一、独生子女婚姻伦理的两大精神难题

(一)婚恋行为中个体性僭越伦理实体性

(二)婚后生活中婚姻伦理意识淡薄,婚姻调适能力不足

二、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婚姻伦理的群体性趋同

(一)“早恋晚婚”对婚姻伦理观的影响

(二)“小家单独居住”的主流居住模式消解了家族实体感

(三)婚后家务分配体现婚姻对独生子女伦理意识的培养

三、独生子女婚姻伦理的文化背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一)开放的性爱观与性行为上的相对保守

(二)“儿女双全”的生育偏好

(三)作为最终归宿的婚姻

(四)婚礼的伦理意义

第二章 关于婚姻伦理的精神哲学分析

一、黑格尔关于婚姻伦理的精神哲学概念

(一)精神哲学

(二)“实体”、“主体”与“伦理精神”

(三)婚姻伦理实体

二、爱情的精神哲学本性

(一)中西方文化中的爱情定义

(二)爱情的精神属性

(三)爱情的辩证法

三、婚姻:“伦理性的爱”

(一)婚姻与爱情的关系

(二)婚姻的精神哲学本性

四、婚姻伦理精神的理想范型

第三章 和谐婚姻伦理秩序的精神哲学建构

一、价值冲突中的伦理秩序追求

二、现代婚姻伦理秩序

(一)婚姻稳定与婚姻质量

(二)个体道德自由与婚姻伦理认同

(三)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三、独生子女婚姻伦理的精神回归

(一)婚姻道德与婚姻伦理

(二)婚姻伦理教育

(三)婚姻的伦理性政策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以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婚姻伦理为研究对象,运用道德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把伦理学和社会学结合起来,在客观呈现当前独生子女婚姻伦理现实状况的基础上,为解决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婚姻伦理难题提供精神哲学反思和道德哲学引导。
   基于社会学的实证研究和伦理学理论分析,当前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婚姻伦理主要面临两大群体性的精神难题:其一,个体性僭越伦理实体性,在婚恋选择和婚姻生活中过度强调个性和个体权利,婚姻的伦理实体性意义遭遇解构;其二,伦理意识淡漠,处理婚后生活矛盾的能力不足。这两大精神难题直接影响独生子女婚姻的稳定性和婚姻质量,更映现出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对个体婚姻伦理观和伦理方式的冲击。
   为应对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婚姻伦理的精神难题,本文借助精神哲学理论,把婚姻视作精神生命体,从形而上的思辨维度分析婚姻伦理的精神本质,籍此反思第一代独生子女婚姻伦理现状,进行关于和谐婚姻伦理的精神哲学建构。婚姻应当是具有法的意义的伦理性的爱,是个体与婚姻实体的精神性统一。婚姻伦理是精神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应当通过婚姻伦理教育和相关伦理政策的调整,达到独生子女个体道德自由和对婚姻伦理实体精神认同的统一,推进现代婚姻伦理的精神性回归。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