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基因突变研究
【6h】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基因突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家系资料

2.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3.研究方法

结果

1.临床资料

2.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

3.候选基因的Sanger测序结果

4.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讨论

1.EYA4是JSNY-023家系的致病基因

2.DFNA10表型特点

3.EYA4突变的可能致病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致病基因,探讨其可能的分子遗传学机制。
  方法:采集家系的临床资料,选取部分家系成员(包括患者9名,听力正常成员14名)进行外周血基因组DNA提取;并取148名无血缘关系的听力正常人和53名散发聋患者样本作为本研究对照。首先,用耳聋基因检测芯片对家系先证者进行中国人中4种常见耳聋致病基因的9个突变热点的筛查后,选取3名患者及1名配偶的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得到该家系的候选致聋基因;其次,针对候选致聋基因设计引物,PCR法扩增目的DNA片断,所得产物经纯化后进行Sanger测序,测序结果与标准序列比对,得到与家系耳聋表型共分离的致病基因;最后,在散发聋患者及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群中对该基因突变进行筛查,排除其为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同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突变进行分析,判断其致病性。
  结果:全外显子组测序共得到51个候选基因,通过Sanger测序及基因型-表型共分离分析,确定一个新的EYA4基因错义突变c.T1301A(p.I434K)为本研究家系非综合征耳聋的分子病因。p.I434K在散发聋及正常人群的筛查中未得到阳性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认为该突变具有致病性。
  结论:⑴EYA4(c.T1301A; p.I434K)是本研究家系耳聋的致病基因。⑵eya同源区域的错义突变也可导致非综合征型耳聋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