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梁宗岱诗论的生成机制研究
【6h】

梁宗岱诗论的生成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文献研究综述

(一)纵向研究现状

(二)横向研究现状

(三)比较研究现状

二、选题的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三、选题的价值及意义

第一章 梁宗岱诗论的生成机制要素

第一节 梁宗岱成长的文化环境

一、本土的文学启蒙

二、西方的文学接受

三、动态的社交关系

第二节 诗论生成的社会环境

一、传播媒介的支撑

二、文学团体的构建

三、文艺沙龙的传播

第三节 诗歌理论的生成环境

一、诗歌理论的论争

二、诗学问题的切磋

三、诗学活动的推进

第二章 梁宗岱诗论生成与其创作的关系

第一节 古典与现代的诗歌体裁与诗论品格

一、《晚祷》自由体诗中的现代性

二、《芦笛风》古体涛中的古典性

三、诗论的传统性与现代性品格

第二节 诗歌创作追求与批评标准的一致性

一、真实性的双重感应

二、创造性的审美追求

三、直觉式的灵魂体验

第三节 诗论的诗性批评特征

一、诗化的批评语言

二、气势磅礴的笔锋

三、真实的情感体验

第三章 梁宗岱诗论生成与其翻译的关系

第一节 翻译要素与诗论的契合

一、翻译对象的选取倾向

二、翻译创作的风格延续

三、翻译作品的艺术理想

第二节 “诗人译诗”的风格特征与诗论的融合

一、诗意译者的自觉性

二、诗人译诗的风格差异

三、非诗人译诗的翻译比较

第三节 蒙田作品翻译与诗论生成的关系

二、蒙田随笔的文体痕迹

三、文本选取的情感倾向

第四章 梁宗岱诗论及生成机制与中国现代诗学关系探析

第一节 梁宗岱诗论生成机制与中国现代诗学的发生学研究

一、梁宗岱诗论生成机制的概况

二、中国现代诗学的发生之研究状态

三、梁宗岱诗论的生成机制对中国现代诗学研究的启示

第二节 梁宗岱诗论及生成机制对中国现代诗学建构的意义

一、梁宗岱诗论及生成机制的双向建构模式

二、梁宗岱诗论及生成对现代诗学建构的意义

三、梁宗岱的诗学批评态度对中国现代诗学的建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硕士阶段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梁宗岱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具有三重身份,他既是现代诗坛的旗帜性人物,也是翻译界的翘楚和诗论领域的先锋,而在文学史中他的价值并未得到充分的挖掘。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其著译的重印和整理才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梁宗岱的诗论主要集中在《诗与真》和《诗与真二集》两本著作中,《梁宗岱文集》评论卷所收录的《非古复古与科学精神》《屈原》,《宗岱的世界》诗文卷收录的《从滥用名词说起》《“从滥用名词说起”的余波——致李健吾先生》《杂感》《论神思》,以及部分轶文《释“象征主义”》,《论诗之应用》1和《谈抗战诗歌》2等。
  本文的整体研究思路是在中国现代诗学发生论这个研究的大背景下,从“生成机制”这个概念出发研究梁宗岱诗论的生成能够更全面地探讨梁宗岱诗论的全貌,进一步探讨其诗论、诗歌创作、翻译活动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以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关注其诗论生成的各要素之间的发展流变以及发挥的重要价值,以梁宗岱诗论生成机制研究最终探讨其诗论对中国现代诗学的建构意义以及文学史地位。通过梁宗岱个体的文化语境考察其知识结构,辨识其文化身份以及在西方文化语境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具有个性色彩的文化特征。以大量的史料作为论证的依据,从梁宗岱所处时代的文学生产要素以及其具体理论产生的直接动因探究其诗论的生成;从其创作的语言与价值追求层面考察其与诗论生成的关系,从翻译对象的选取以及“诗人译诗”这个特定的文学翻译现象论证其风格与诗论的融合;最终落脚点将以生成机制这个视角重新考察梁宗岱的诗论,以其诗论的文学价值反观中国现代诗论的发生,从而从这种生成机制的发展模式中寻求新的研究方向,寻求其诗论研究的价值和文学史意义,为当下新诗现代性建设提供具有理论性质的具体案例。

著录项

  • 作者

    张立华;

  •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南大学;
  • 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珂;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新诗;
  • 关键词

    现代诗学; 梁宗岱; 诗论; 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