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和谐世界”理念与中国新安全观
【6h】

“和谐世界”理念与中国新安全观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 论

1. 1研究目的和意义

1.2研究现状分析

1.3研究方法与突破

1.4论文结构

第二章 “和谐世界”:中国安全战略的新发展

2.1“和谐世界”理念的产生的背景与发展

2.2“和谐世界”的内涵

2.3“和谐世界” 和“和谐社会”的本质与联系

2.4“和谐世界”的战略宗旨

2.5“和谐世界”的原则性

第三章 中国新安全观

3.1带有冷战思维特点的传统安全观

3.2中国新安全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3.3中国新安全观的内涵

3.4“和谐世界”理念与中国新安全观内在联系

3.5“和谐世界”理念对中国安全战略的影响

第四章 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新安全观

4.1“和谐世界”中安全机遇与挑战

4.2“和谐世界”中的不和谐因素

4.3中国新安全观体系的内容

4.4中国新安全观的新思维和新手段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对“和谐世界”理念与中国新安全观进行了探讨。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国际政治的研究主题主要是战争与和平问题,人们通常会把国家安全等同于军事安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世界大战的危险已不存在,大国间打全面战争的几率减至最小。国际政治的主题开始向国家的综合安全研究转型,即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信息、社会等诸多因素综合起来的安全。追求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今天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选择了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谋求“和平崛起”,建设“和谐世界”。然而,这些却不等于能够自动获得安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经济竞争的表现也越发激烈。有人认为,现在已经是和平与发展的年代,国家的政治安全面对的威胁已大大下降,经济是第一位的,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应居于中心地位,甚至也有人提出了“主权过时论”、“民族国家消亡论”等等。对此,笔者不敢认同。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有些国家始终把中国当作潜在或长远的最大威胁和敌人、地区间的摩擦还时有发生、祖国还尚未统一、各种分裂势力还在蠢蠢欲动等等。“树欲静而风不止”。无知也好,偏见也好,误解也好,国际上总有一些国家、一些组织、一些人对中国的和平发展心存不满,对中国的“和平崛起”处心积虑地制造各种“麻烦”,千方百计地设置障碍。因此,为了保证国家的和平发展之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更需要增强全民的国家安全观念,更需要及早地制订出国家的总体安全制战略及相关领域的战略,更需要建立国家安全机制与国家安全体系。只有通过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才能够符合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与愿望,才会体现出中国政府和人民致力于世界和平与进步的坚定信念。建设和谐世界,就是要在政治上平等民主,经济上互利合作,文化上交流共进,通过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睦相处,捍卫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利益,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大力开展经贸、科技、文化、教育、体育等领域的对外交往与合作,增进同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树立中国和平、民主、文明、进步大国新形象与大国风范,维护我国公民和法人在海外的合法权益,尊重和依法保护其他国家公民在中国的合法权益。“和谐世界”理念是以胡锦涛为首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哲学的新概括,是新时期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方针,是中国国家新安全观的指导理念。“和谐世界”理论在继承新中国外交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的变化,进行了重大的理论创新。“和谐世界”理论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体现了外交智慧,增强了中国在国际上影响力和改造力。“和谐世界”理论突出了共性,强调了安全的普遍性。从战略角度和哲理层面上发展了新安全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