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言二拍》中的“犯罪故事”研究
【6h】

《三言二拍》中的“犯罪故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 论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研究现状

1.3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三言二拍》中“犯罪故事”的时代背景和分类

2.1“犯罪故事”的时代背景

2.2“犯罪故事”的分类

第三章 《三言二拍》中“犯罪故事”的起因

3.1人生欲念的膨胀与泛滥

3.2道德观念的扭曲与沦丧

3.3法律意识的淡薄与缺失

第四章《三言二拍》中“犯罪者形象”分析

4.1抢掠者形象

4.2坑骗者形象

4.3情杀者形象

4.4偷盗者形象

第五章 《三言二拍》中“犯罪故事”的叙事艺术

5.1 对比映衬的结构模式

5.2 合乎逻辑的故事情节

5.3 “恶有恶报”的结局方式

第六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本文对《三言二拍》中的“犯罪故事”进行了研究。“三言二拍”是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三言二拍作品高度浓缩了市井世界,再现了处在社会底层的小市民们的生活状况;详细刻画了面对统治阶级的腐化无能人们内心的变化;同时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犯罪故事”。包括“抢掠”“坑骗”“情杀”“偷盗”等犯罪现象。据统计:关于犯罪的故事和情节,共计59处,共分四类,其中描写抢掠26处,坑骗22处,情杀3处,偷盗8处。作品中之所以存在如此多的犯罪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们内心各种欲念的膨胀与泛滥;有人们道德观念的扭曲与沦丧;有世人法律意识的淡薄与缺失;当然还有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这些都直接导致了犯罪现象的高发,“三言二拍”就是要通过这些具体的现象警示世人。“三言二拍”的社会功效是劝诫、警示、唤醒市民,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演绎了一段段生动的故事,告诉世人孰对孰错、孰轻孰重,所以分析犯罪者的形象,揭露社会的物欲横流,成为了研究三言二拍作品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研究犯罪者形象,就要分析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了解罪犯的犯罪心理,就要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去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凸现人物的人性化特征。还要从文本本身去寻找笔者刻意渲染的氛围和人物内心的微妙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