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学教师积极情绪、复原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以延边地区小学教师为例
【6h】

小学教师积极情绪、复原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以延边地区小学教师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不足与展望

1.4 主要概念的界定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思路与方法

1.7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教师职业倦怠的理论

2.2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

2.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4 勒温的团体动力学理论

2.5 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

2.6 积极情绪的扩建理论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研究工具

3.3 研究假设

3.4 研究过程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小学教师积极情绪的研究分析

4.2 小学教师复原力的研究分析

4.3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分析

4.4 小学教师积极情绪、复原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与社会的广泛关注。小学教师是我国基础教育队伍中重要的师资力量,作为学生的启蒙教师,其身心健康状况及工作态度都会对他们的教育对象产生及其深远的影响,而积极的心理状态会影响他们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因此,本研究选择复原力作为中介变量,试图验证复原力的积极强化效应对积极情绪和职业倦怠之间关系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取样的方法,以延边地区390名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积极情绪问卷、复原力问卷和职业倦怠问卷对其积极情绪、复原力和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在性别、民族、教龄、是否班主任、婚姻状况的差异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以期能够对改善民族地区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作出一点贡献。
  结果如下:
  1、积极情绪处于较低水平,其中64.1%的小学教师处于中等以下水平。在性别、民族、教龄、是否班主任、婚姻状况上,小学教师的积极情绪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2、复原力处于中等水平。在性别、民族上,复原力及各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教龄上,复原力及自我效能、社会社交能力、家庭凝聚力、社会资源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在是否班主任上,复原力及自我效能、工作计划风格、社交能力、社会资源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在婚姻状况上,复原力及各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
  3、小学教师存在一定的职业倦怠,但不严重,最为突出的是情绪耗竭。职业倦怠总体及情绪耗竭维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职业倦怠及人格解体、低个人成就感维度存在显著的民族差异;职业倦怠及情绪耗竭、人格解体维度存在显著的教龄差异;职业倦怠及情绪耗竭、人格解体维度存在显著的是否班主任差异;职业倦怠及各维度存在显著的婚姻状况差异。
  4、积极情绪、复原力和职业倦怠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积极情绪对复原力、职业倦怠具有预测作用,复原力对职业倦怠具有预测作用。
  5、复原力在积极情绪与职业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即积极情绪可以通过复原力间接预测职业倦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