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个性心理视域下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研究
【6h】

个性心理视域下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动态与本论题新意

1.3 研究方法

2.1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概述

2.1.1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概念

2.1.2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2.2 个性心理概述

2.2.1 个性心理的内涵及本质

2.2.2 中学生个性心理的特点

2.3 个性心理与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

2.3.1个性心理是开展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心理依据和基础

2.3.2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对个性心理发展具有定向作用

3.1 个性心理视域下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3.1.1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3.1.2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1.3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忽视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3.2 个性心理视域下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3.2.1家庭教育环境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影响

3.2.2学校教育环境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影响

3.2.3社会大环境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影响

第4章 个性心理视域下增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的基本对策

4.1 强化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体性,满足个性心理需求

4.1.1树立新的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主体观,注重学生个性心理发展

4.1.2构建新的“交往式”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新范式,适应学生个性心理

4.2 突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层次性,注重个性心理差异

4.2.1注重教育对象的层次性,满足中学生个性心理需求

4.2.2注重思想品德教育目标和方法的层次性,培养中学生个性化人格

4.3 注重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加深个体心理体验

4.3.1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实践

4.3.2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文化涵养实践

4.4优化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环境,形成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

4.4.1优化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宏观环境

4.4.2优化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微观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高质量生活品质,这些因素直接刺激了人们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个性心理的解放。然而,我国长期以来的意识形态、道德观念与学生主体性、个性因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冲突。传统的教育只重视共性教育,从而忽略了受教育者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使学生缺乏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对自我价值的实现缺乏明确认识。社会多元化背景下,个人主体意识正在进一步凸显,个性心理的解放也在进一步加强。中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他们将在若干年后作为社会的主体力量承担建设祖国的重任。随着国家以人为本的观念的提升,人的主体意识一日凸显,现代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应紧跟时代步伐,突出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地位,共同推动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从学生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出发,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有价值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个性心理视域下的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开展是现代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党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
  本研究通过强化思想品德教育的主体性,满足个性心理需求;突出思想品德教育的层次性,注重个性心理差异;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加深个体心理体验;优化思想品德教育环境,形成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四个方面的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新模式的构建,满足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需求,从根本上提高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本文在凸显中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必须尊重学生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绝对地位,充分发挥其作用,构建新的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个性心理观念,从而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价值及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