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蹄盖蕨属(蹄盖蕨科)的分类学修订
【6h】

中国蹄盖蕨属(蹄盖蕨科)的分类学修订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致谢

前 言

第一章 蹄盖蕨属分类研究历史回顾

第二章 蹄盖蕨属植物孢子形态与叶表微形态研究

第三章 蹄盖蕨属分类的形态性状研究

第四章 中国蹄盖蕨属的分类系统研究

第五章 国产蹄盖蕨属的分类学修订

蹄盖蕨属Athyrium Roth s.str

组1.黑秆蹄盖蕨组Sect.1.Wallichiana(X.C.Zhang)Z.R

组2.耳状蹄盖蕨组Sect.2.Polystichoides Ching et Y.T Hsieh

组3.蹄盖蕨组Sect.3.Athyrium

组4.毛叶蹄盖蕨组Sect.4.suprapubescentia Z.R.Wang

组5.日本蹄盖蕨组Sect.5.Niponica Ching et Y.T.Hsieh

组6.川滇蹄盖蕨组Sect.6.Mackinnoniana(Ching et Y.T.Hsieh)Z.R.Wang

组7.轴果蹄盖蕨组Sect.7.Epiraches(Ching et Y.T.Hsieh)Jin H.Wang et R.M.Hao st.nov.

组8.长江蹄盖蕨组Sect.8.Iseana(Z.R.Wang)Jin H.Wang et R.M.Hao st.nov.

组9.方氏蹄盖蕨组Sect.9 Fangiana(Z.R.Wang)Jin H.Wang et R.M.Hao st.nov

组10.篦齿蹄盖蕨组Sect.10.Pectinata(Ching et Hsieh)Z.R.Wang

存疑种:

附录:

杂种:

第六章中国蹄盖蕨属植物的区系地理学研究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在野外观察蹄盖蕨属部分种类、查阅标本馆所藏本属植物标本以及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本属20余种植物的孢子形态和叶表面微形态基础上,对国产该属进行了分类学修订,并作区系地理学分析,推断其分布、分化中心及可能的起源地:通过对本属现生种及已知化石种的形态性状分析,讨论了本属植物形态性状的演化趋势。
   1、蹄盖蕨属植物根状茎类型、是否具刺、孢子囊群的形态、羽片基部上侧具否耳状突起、具否棘头状腺毛等5个性状较稳定,可作该属属下分类性状,而叶或羽片的形状、羽片具否柄等性状可作分种性状,但叶分裂回数、鳞片和叶柄、羽轴及小羽轴的颜色、被毛的多少、裂片形状等性状不适合单独作为分种性状。本属植物的孢子表面纹饰具高度多样性,对澄清该属某些可疑种具否独立地位有一定意义。本属植物就表皮微形态特征而言有很强的亲缘关系。
   2、本文把国产蹄盖蕨属划分为10组3系;归并了13个名称为新异名;把7种降为变种;认为草地蹄盖蕨应归入尖头蹄盖蕨,狭叶蹄盖蕨应并入毛翼蹄盖蕨;最后确认我国有本属植物82种,15变种,1变型。
   3、发现裸囊蹄盖蕨羽轴上面有短刺,对描述作了修改。
   4、为1个种指定了后选模式。
   5、国产蹄盖蕨属植物可划分为热带亚洲分布、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3个类型。本属为温带地理成份,横断山脉地区是其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但不是起源中心,其起源时间至少可追朔到早白垩世,属温带起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