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莫扎特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和声分析比较
【6h】

莫扎特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和声分析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维也纳古典时期之前的和声观念与形态

一、奥尔伽农时期(公元850年--1300年)

二、“新艺术风格”时期(欧洲对位音乐初期)(1300-1450年)

三、文艺复兴时期(1450-1600年)

四、巴赫和声艺术时期

第二章 维也纳古典时期的多声音乐情况

一、维也纳古典时期的和声特点

第三章 莫扎特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和声分析、比较

一、风格的形成

二、莫扎特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分析比较

三,和声语言的运用与发展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 记

展开▼

摘要

历史进入18世纪中下叶,维也纳古典乐派诞生。器乐创作的思维统领着一切音乐作品的写作手法;旋律与和声融为一体;复调音乐过渡向主调音乐。古典乐派的音乐通常都给聆听者一种单纯、明朗、优美、均衡的印象,这和巴洛克时期音乐华丽而且乐风复杂,以及浪漫时期音乐强调作曲家个人情感的宣泄,是很不一样的。古典乐派的音乐大都有著统一而且规律的性格。而曲体结构、配器、调式调性的安排及和声的配置决定了这一风格的形成。调式和声的手法在这一时期已经发展至了一个历史颠峰期,亦为19世纪音乐走向新的田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章从多声部音乐的起源开始概述。在第一章,用穿线的简述公元9世纪至18世纪中叶和声(多声部音乐)的发展;从第二章起,进入本文研究范围。在西方音乐史中,将莫扎特与贝多芬都规划在维也纳古典时期,他们的作品中所用的和声手法即今天所称的“古典”。从贝多芬开始,古典的和声语言发展到了鼎盛、规范时期;并形成体系,为之后的浪漫派乃至近现代及中国五声调式和声语言的发展打下了稳健的根基。 本文通过分析莫扎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来寻找调式和声在古典时期的发展情况及形成莫扎特与贝多芬作品迥异风格的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