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3-16世纪中英家庭经济损益分析——以英国都铎王朝和中国明朝为案例
【6h】

13-16世纪中英家庭经济损益分析——以英国都铎王朝和中国明朝为案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一)论述范围

1、时间范围和说明

2、论述内容

(二)问题模型

1、中英两国国家宏观经济指标

2、中英两国家庭损益指标

3、中英两国家庭资产指标

(三)解释方法

1、财务损益表的方法

2、关于各个农业经济指标定义和计算公式

(四)学术价值

1、对生产力和生产率的要素化探讨

2、对生产力和生产率的量化研究

(五)关于生产力、生产率要素和损益指标的研究简述

1、总人口

2、耕地面积

3、粮食亩产量

4、户均和人均劳动生产率

5、户均和人均收支情况

6、家庭粮食剩余量、商品率、储蓄率、剩余率、恩格尔系数、衣食比、恩格尔系数与人均收入

一、中英度量衡、货币换算和通货膨胀率分析

(一)明今度量衡

(二)中英度量衡

(三)中英之间货币换算公式

(四)通货膨胀率

二、英国都铎王朝农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总人口分析

(二)耕地面积分析

(三)粮食亩产量分析

(四)户均和人均劳动生产率分析

(五)户均和人均收支情况分析

(六)家庭粮食节余量分析

(七)商品率分析

(八)储蓄率分析

(九)剩余率分析

(十)衣食比分析

(十一)恩格尔系数分析

(十二)恩格尔系数与人均收入关系分析

三、中国明朝农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总人口分析

(二)耕地面积分析

(三)粮食亩产量

(四)户均和人均劳动生产率分析

(五)户均和人均收支情况分析

四、中英农业经济指标修复后数据比较模型表

(一)英国都铎王朝农业经济指标修复后数据比较模型表

(二)中国明朝农业基础性经济指标数据修复

1、中国明朝农业基础性经济指标数据辨析和确认

2、明朝人口问题分析

3、明朝耕地面积问题分析

4、农户结构问题分析

5、明朝亩产量问题分析

6、明朝亩产量及各项经济指标的调试

五、中英农业经济指标数据对比分析

(一)英国13世纪和16世纪农业经济指标对比

(二)13世纪的英国和中国明朝农业经济指标数据对比

(三)16世纪的英国和中国明朝农业经济指标数据对比

(四)中英农业经济指标对比图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 录

后 记

展开▼

摘要

1、中英增长模式的历史差异 中英增长模式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巨大差异,在近代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建立世界性霸权的首富国家;而中国却日渐衰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沦落为边缘性的国家。对这两个世界性大国不同历史命运的探讨,是各国学术界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 2、问题模型 (1)中英宏观生产要素数据的比较特点? (2)中英家庭财务损益表数据的比较特点? (3)中英家庭财务利润率受那些要素影响,其对社会稳定有何影响? 3、核心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明朝与英国都铎王朝13、16世纪宏观生产要素和微观经营主体家庭财务损益表各项数据的采集,建立数据比较模型的方法,进行研究。 4、本文结论 (1)人均耕地对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一直低于英国,中国人多地少,使中国地价和地租不断上涨,使劳动力价格不断下降,使中国商品的价格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英国恰好相反,人少地多,地价便宜,劳动力价格较为昂贵。 (2)人均耕地对人均收入的影响 人均耕地数据上的巨大差异直接导致中英人均收入的差距,这种人均收入差距不是始于工业革命之时,而是始于工业革命之前。 (3)中英的比较优势 英国由于劳动力价格较高,劳动力薪资在产品价格中的比率较大,因而必须通过技术创新不断降低产品价格中的劳动力成本比率;而中国的比较优势是,中国商品只要进入国际市场,由于劳动力价格较低,因而不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就具有价格竞争的优势。 (4)中英家庭财务损益表的数据特点 英国家庭收入、纯收入、经营费用、生活费用、商品率、剩余率、储蓄率、恩格尔系数、衣食比等各项指标都优于中国。这说明中国家庭经营的风险高于英国,家庭经营破产的几率大大高于英国。而在农业社会,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小农的家庭生产。家庭财政收支数据的好坏与社会稳定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 (5)英国经济增长奇迹的数据化解读 英国经济增长奇迹,主要不是来自于人均耕地的比较优势,而是来自于英国产业结构和收入结构的变革,是英国政府和人民进行一系列产业创新、金融制度创新的结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