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日本战时统制体制研究
【6h】

日本战时统制体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战时统制体制形成的社会动因

(一)近代社会的几个特征

1.二元化的社会结构

2.政党政治的软弱

(二)思想界的动向

1.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

2.国家改造思想诸形态

二、战时统制体制的发展与组织运行

(一)战时统制体制的发展过程

1.战时统制体制的构建时期

2.准战时体制时期

3.总动员体制时期

4.大政翼赞体制时期

(二)战时统制体制的组织运行

1.政治统制的建立

2.对经济生产的干预

3.对思想言论及教育等的统制

4.对个人的全方位统制

三、战时统制体制的终结与影响

(一)战时统制体制的终结

(二)战时统制体制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日本战时统制体制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社会背景。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制定了大陆政策,但是日本由于国家权力掌控的二元化和经济结构的二元化难以将人力、物力和财力结合起来服务于对外扩张政策,因此建立战时统制体制成为军部的迫切需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到“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政党政治产生的困惑、经济危机和外交环境的相对恶化成为萦绕在这一时期的日本人心头的乌云,日本社会迫切需要做出改变。对政党政治和国家体制的不满,导致了自由主义开始衰落,保守主义迅速复活,国家改造思想兴盛起来。日本军部“统制派”就是利用了民众的不满情绪,在“总体战”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日本社会的实际,逐步建立起了战时统制体制。
  日本的战时统制体制经历了准战时统制体制、国家总动员体制,大政翼赞体制等发展阶段。总体战中的“战争至上主义”和“国家至上主义”对日本建立战时统制体制起到了理论指导的作用。军部为了实现“举国一致”和“一亿总组织化”进而应对战争中总体战形势的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以军部为主导的统制体制。于是军部解散政党,建立大政翼赞会,从政府的内阁成员到地区部落会成员都被包含在大政翼赞会之中,又通过翼赞选举,逐步控制了议会,这样政治统制就建立起来了。同时,通过制定《重要工业统制法》等法令,以同财阀建立“军财抱合”的形式将经济迅速军事化,从而建立起对经济的统制。通过颁布《言论出版集会临时取缔法》建立对思想言论的控制。通过新建产业报国会,大日本妇人会和利用原有的在乡军人会等将民众组织起来,加强对人身、行动和思想的控制。由此建立了全方位的战时统制体制。
  日本的战败标志着战时统制体制的终结。战时统制体制严重地打乱了日本社会秩序,给日本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其所服务的侵略战争给亚洲人民带来巨大伤害,同时使日本的近代化迅速倒退。日本战时统制体制不仅是军部法西斯化的结果,同时也是近代化矛盾的一次集中爆发,这样的认识有助于更加全面地把握这一历史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