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独处与群处情境下儿童延迟满足特点研究
【6h】

独处与群处情境下儿童延迟满足特点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文献综述

1.1 延迟满足的相关概念

1.2 延迟满足的研究方法

1.3 延迟满足的影响因素研究

1.4 国内外关于群体情境下儿童的延迟满足研究

1.5 问题提出

1.6 研究假设

2.研究方法

2.1 研究目的与方法

2.2 主试与被试

2.3 实验材料、仪器

2.4 实验设计

2.5 实验测查内容

2.6 实验程序

2.7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独处情境下儿童延迟满足的特点

3.2 群处情境下儿童延迟满足的特点

3.3 独处情境和群处情境下儿童延迟满足的特点对比

4.讨论

4.1 独处与群处情境下儿童延迟时间的年龄特点

4.2 儿童延迟时间的情境性特点

4.3 儿童延迟策略使用的情境性特点

4.4 儿童延迟选择的情境性特点

4.5 儿童延迟任务完成的情境性特点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延迟满足能力是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是社会化和情绪调节的重要成分,它对于人类个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综述了延迟满足的发展:(1)延迟满足的相关概念;(2)延迟满足的研究范式;(3)延迟满足的影响因素;(4)国内外群体情境下儿童延迟满足研究现状。意在为进一步研究延迟满足的发展提供借鉴。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实验法和谈话法,并结合延迟满足的研究范式,随机选取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幼儿学园105名4-6岁儿童作为被试,考察了被试在个体和群体情境下,延迟时间、延迟策略和延迟选择的班级、性别和情境差异。实验结果表明:
  (1)延迟满足时间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延长,并且这一趋势不受独处或群处情境的影响;此外,儿童在群处情境下的延迟时间均显著高于独处情境,且这一规律不受年龄的影响,在儿童各年龄段均符合这一结果。
  (2)儿童对注意转移策略的偏爱不受儿童性别、年龄以及独处或群处情境的影响,均为儿童最常用的策略;在群处情境下,儿童更多使用了行为模仿、同伴监督、合作性游戏和旁观者游戏的群体性策略,并且这些策略有效地提高了儿童延迟等待的时间;儿童对群体导向策略的使用随其年龄增长而更倾向于复杂的合作性游戏策略。
  (3)尽管儿童对群体的意识并不强,但在群处情境下儿童依然倾向于延迟选择。
  (4)延迟任务完成受年龄与情境两方面影响,一方面随儿童年龄增大而完成率提高;另一方面,群处情境比独处情境更有利于儿童延迟任务的完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