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学校竞技体育体制研究
【6h】

我国学校竞技体育体制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竞技体育源于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我国的竞技体育随着社会发展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步伐逐渐加快,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即“举国体制”得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大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与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矛盾越来越多,它存在的问题也凸现出来,这就使发展学校竞技体育成为历史的必然。
  学校竞技体育是指在学校内,组织有运动天赋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全面提高竞技水平,参加校级以上的体育比赛,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教育过程。
  学校竞技体育体制是指以学校为主体,组织管理学校竞技体育的各种机构、各项制度和准则的总和。
  通过对中美竞技体育体制的比较,通过对中美大学及中小学竞技体育体制的比较分析以及对我国学校竞技体育体制、机制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现有的竞技体育体制有一定的历史功绩,但存在着诸多不足,竞技体育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2、美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成功模式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转变思想观念,淡化“举国体制”的训练模式,大力开展学校竞技体育学校,是竞技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3、发挥特色项目学校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容易普及的优势,让其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学校及地方政府要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与大力扶持。
  4、进一步完善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学校竞技体育训练体系。新形势下,以大学生为龙头,小学和中学阶段的课余训练建立以传统项目学校为最基本单位,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发展学生的身体,掌握基本的技术,为进入大学进一步提高运动技能打下扎实的基础。
  5、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学校竞技体育模型,形成“三纵两横”的运行机制,“三纵”即大学体育协会、中学体育协会和少儿体育指导委员会及其下设机构。“两横”,即少儿体育指导委员会——中学体育协会——大学体育协会之间和中学——大学之间(协作单位或友好单位)的横向联系。形成三级管理制度,即最高行政决策部门(一级)——教育部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常务管理部门(二级)——大学、中学体育协会和少儿体育指导委员会;协调与执行部门(三级)——各省、区、市大学、中学体育协会和少儿体育指导委员会,实现学校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
  6、改革招生机制,由教育部制定各省区大学生运动员录取原则,各省区制定会员高校术科和文化课标准,文化课原则上不低于各会员高校最低录取线,保证学生运动员入校后的学习。各地区应根据当地各中学录取分数,制定文化课标准。这样形成良性循环,可以实现学校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7、改革学校竞技体育运动员资格审查,建立教育系统的运动员注册制,注册主管部门为省区大、中学生体育协会,并报教育部大、中学生体育协会备案,由大学体育协会和中学体育协会分别成立资格审查委员会全权负责其资格审查。
  8、发挥教练员委员会的作用,实现学校教练员交流与业务能力提高。由新模型下教练员委员会负责学校教练员的培训,每三年定期考核,按大、中、小学不同的层面参加不同的教练员培训,考试合格后颁发执业证书,具有教练员执业资质后方可从事教练员工作。
  9、建立以大学为核心的地域式的学校竞技体育培训基地,大学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科学的实践理论指导,先进的硬件设施,这就为建立大学训练基地提供了一个优越的环境,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特点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