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财政政策的非线性效应研究
【6h】

我国财政政策的非线性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财政政策效应的文献综述

1.2.1 财政政策凯恩斯效应的文献综述

1.2.2 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的文献综述

1.3 基本概念、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

1.3.1 几个重要的概念

1.3.2 研究思路和框架结构

1.3.3 论文框架结构

1.4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财政政策效应的理论与模型

2.1 财政政策凯恩斯效应的理论观点和模型

2.1.1 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观

2.1.2 IS-LM模型与财政政策乘数

2.2 财政政策非凯恩斯效应的理论观点和模型

2.2.1 财政政策无效论

2.2.2 非凯恩斯效应模型——缪尔鲍和波茨的数量制约宏观经济模型

第三章 实践中我国财政政策的运行效果

3.1 实际GDP的趋势和波动分解

3.1.1 方法选择

3.1.2 分解结果

3.2 实际产出的波动周期分析

3.3 我国财政政策运行效果的特点

第四章 我国财政政策的非线性效应实证分析

4.1 模型设定

4.1.1 模型简介

4.1.2 数据处理

4.1.3 模型设定

4.2 实证结果分析

4.3非线性效应的产生原因

第五章 结论与启示

5.1 主要结论

5.2 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回顾过去的三十年来,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跌宕起伏,财政政策首挑大梁,不断相机抉择,向世人充分展示了其灵活性和针对性。然而面对宏观经济的盛衰波动,传统凯恩斯主义的基于线性假设的财政政策治理视角已经不能完美解决经济现实问题。探寻我国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的潜在区间,分析其产生机理,科学把握财政政策发挥效应的规律,对于增强我国财政政策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来说意义重大。
  本文首先在认真学习国内外学者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财政政策的“凯恩斯效应”及“非凯恩斯效应”进行理论梳理与模型分析。其次,通过分解出实际产出的波动性成分,并与近年来实施的财政政策相结合,分析评述实践中我国财政政策的运行效果。面对异常艰巨的宏观调控任务,我国财政政策的运用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政策基调转向频繁;宏观调控规模大、力度狠;政策实施效果与政策基调的初始愿望存在偏差等。看似充满工程智慧的财政政策,为何总是出现疲于应付的窘态?我国财政政策是否存在非线性效应?基于此背景,本文选取1953-2013年度数据构建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考察我国财政政策对产出增长的非线性效应。
  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政策存在非线性效应:在改革开放前的若干时期,我国财政政策存在显著的非凯恩斯效应,但非凯恩斯效应主要来源于税收和购买性支出方面,而不同时期的转移支付支出则表现出线性效应特征;在大多数样本期内,我国财政政策具有显著的凯恩斯效应,即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助于促进产出增长,且这种正向效应持续时间较长。通过借鉴缪尔鲍和波茨的数量制约模型,本文分析认为我国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均呈现出短缺现象,是导致财政政策产生非线性效应的根本原因。为使财政政策更加科学合理地发挥其作用,本文认为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的变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