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矛盾梯级转化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诠释
【6h】

矛盾梯级转化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诠释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引言

第一章矛盾转化理论研究现状及思考

1.1矛盾转化理论研究已取得的成果

1.1.1八、九十年代我国学界对矛盾转化理论的探讨和研究

1.1.2新世纪我国学界对矛盾转化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1.2问题及思考

第二章矛盾梯级转化的基本内涵

2.1矛盾梯级转化的概念界定

2.1.1何谓矛盾梯级转化

2.1.2矛盾梯级转化与相关概念、范畴的比较

2.2矛盾转化的梯级及其相互关系

2.2.1转化的几个梯级

2.2.2梯级间的关系

2.3矛盾梯级转化的基本特征

2.3.1阶段性

2.3.2渐进性

2.3.3平稳性

2.3.4协和性

2.3.5上升性

2.3.6条件性

2.4矛盾梯级转化的方向及其影响因素

2.4.1梯级转化的对立双向:正向转化与逆向转化

2.4.2梯级转化方向的影响因素

2.5矛盾梯级转化的结局

2.5.1相互融合

2.5.2互利双赢,共生共荣

2.6矛盾梯级转化的实现途径

2.6.1寻求矛盾双方共同点

2.6.2延缓、阻止矛盾恶化

第三章矛盾梯级转化律的理论依据和思想资源

3.1唯物辩证法——矛盾梯级转化律的理论依据

3.1.1过程论

3.1.2否定之否定规律

3.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矛盾转化思想

3.2.1马克思恩格斯的矛盾转化思想

3.2.2列宁的矛盾转化思想

3.2.3毛泽东的矛盾转化思想

第四章矛盾梯级转化律的实践价值

4.1矛盾梯级转化律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诠释

4.1.1辩证的和谐

4.1.2积极的和谐

4.1.3动态平衡的和谐

4.1.4实践的人的和谐

4.2矛盾梯级转化律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本文对矛盾梯级转化律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矛盾转化理论研究现状及思考。这一部分对八十年代以来矛盾转化理论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总结和分析。 第二部分:矛盾梯级转化律的基本内涵。从矛盾梯级转化的概念界定、矛盾转化的梯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梯级转化的基本特征、方向、结局及实现途径等多方面揭示了其基本内涵。 第三部分:矛盾梯级转化律的理论依据和思想资源。该部分分析了矛盾梯级转化律的理论依据:唯物辩证法中的过程论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矛盾转化思想。 第四部分:矛盾梯级转化律的实践价值。从矛盾梯级转化律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诠释、矛盾梯级转化律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两个方面论析了其实践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