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李翱“援佛入儒”道德修养观研究
【6h】

李翱“援佛入儒”道德修养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章李翱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1隋唐时期的社会概况

1.2三教并立的哲学思潮

1.3李翱的生平与交游

1.3.1李翱交游考

1.3.2李翱“辨而排佛”

第二章李翱道德修养观之人性论基础

2.1性情问题的历史审视

2.1.1李翱对孟子“性善”论的发展

2.1.2李翱对《中庸》“性命之道”的承继

2.1.3李翱对梁肃“复性明静”说的吸收

2.1.4李翱对韩愈“性三品”说的突破

2.2李翱的“性情”人性观

第三章李翱“援佛入儒”之道德修养方法

3.1弗虑弗思,斋戒其心

3.2动静皆离,寂然不动

3.3妄情灭息,明心见性

第四章李翱“援佛入儒”之道德修养境界

4.1不违明诚,终致中和

4.2自觉觉人,本性清明

4.3复性明静,修道归本

第五章李翱“援佛入儒”道德修养观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5.1李翱人性论的创见和影响

5.1.2李翱人性论的承继和创见

5.1.3李翱人性论的地位和影响

5.2李翱“援佛入儒”思想的历史地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李翱是上承先秦儒学下启宋明理学的第一人。他身处江河日下的中唐时期,儒学淡泊,受到佛道两家尤其是佛家的严重威胁。李翱以道统的继承者自居,对佛教“辨而排之”,著《复性书》,志在重振儒家性命之道。李翱道德修养观的人性论基础是“性善情惑”论,并重点讨论了情,其人性论引入的“惑情”是其最大的特色。李翱在人性论上明显的援佛入儒,是他结合时代思想成果的建设自觉。李翱的人性论在儒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他第一次在主体自身设置了善和恶的双重根源。宋代理学家把性分为纯善的天地之性和有善有恶的气质之性,使得李翱的人性论更加完善。他设计了去情复性的道德修养方法以回复清明本性,达到明心见性的道德境界。李翱的道德修养观不纯粹是儒家的,在很大程度上导入了佛学的内涵,尤其是禅宗和天台宗的修习方式影响了他“去情复性”的方法。李翱以儒学为主,综合佛、道二家特别是佛学思想,对传统典籍作了援佛入儒的理论发挥,优化了儒学的心性论和道德修养观,为宋明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维模式。宋明理学家大都讲性情、理欲之辨,出入佛老之间,这不能不说李翱开创了先声。宋明理学家在吸收佛道思想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儒家的道德修养理论,形成了比李翱更为全面和精致的功夫和境界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