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08年长沙市高校新生健康素养调查研究
【6h】

2008年长沙市高校新生健康素养调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和研究缘起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第二章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内容

2.3研究假设

2.4问卷设计

2.5抽样设计

2.5.1抽样原则

2.5.2总样本量

2.5.3抽样设计步骤

2.6问卷调查和质量控制

2.6.1问卷调查的方法

2.6.2问卷调查的质量控制

2.6.3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2.6.4数据录入

2.6.5统计分析

第三章调查结果

3.1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3.2高校新生社会人口特征及健康状况

3.3男女知晓率统计结果比较

3.4艾滋病传播途径

3.4.1不同类别高校的新生对艾滋病毒传播认识有差异

3.4.2来自乡镇的高校新生对艾滋病毒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最低

3.4.3父母文化程度对高校新生了解艾滋病毒传播的影响

3.4.4父母职业对高校新生了解艾滋病毒传播的影响

3.5获取健康素养相关信息途径

3.5.1大众传播媒介

3.5.2人际传播媒介

3.6健康素养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研究假设验证与分析

4.1假设一:不同性别高校新生群体之间,健康素养水平有差异

4.2假设二:不同高校类别的高校新生群体之间,健康素养水平有差别

4.3假设三:不同高考生源所在地的高校新生群体之间,健康素养水平有差异

4.4假设四:不同户口类型的高校新生群体之间,健康素养水平有差异

4.5假设五:父母的受教育文化程度和职业不同的高校新生群体之间,健康素养水平是否有差异

4.5.1父母文化程度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

4.5.2父母职业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1.1不同社会性别之间健康素养水平的差异

5.1.2高校类别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

5.1.3高考生源地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

5.1.4户口类型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

5.1.5父母受文化程度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

5.1.6父母职业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

5.2建议

5.2.1学校健康教育

5.2.2对大学生健康素养进行调查和干预

5.2.3对全社会不同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5.2.4积极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健康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致 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对健康含义做了科学的界定:“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不仅仅是生物因素,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及心理因素也是影响个体和人群健康的关键因素。随着环境的恶化和老龄化问题的出现,大众的健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理论的出现为这一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健康和教育是人类资本的两大基石,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健康教育是通过多种手段,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使人们掌握健康知识,养成有益于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健康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教育已是卫生保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医院内还是面向社区的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康复、生存质量乃至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健康素养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健康教育是手段,那么健康素养就是健康教育的目标。公民健康素养的高低关系整个社会公民健康和社会卫生系统的状况。 2004年美国医学研究院发表了关于健康素养的报告,2005年举行的第六界健康促进大会上通过了《全球健康促进的曼谷宪章》,把提高健康素养作为健康促进的重要行动和目标之一,2008年我国卫生部以公告形式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是我国出台的全球首个公民健康基本素养公告,可见健康素养的研究已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 目的: (1)揭示高校新生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素养相关信息获取方式的基本现状; (2)为高校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首先在长沙市46所高校中进行抽样,以省外招生人数大于等于300人、招生省市范围大于等于15个省市(不包括湖南省)为标准,并按照分层和随机抽样的原则,以一本、二本、三本和专科类四个层次高校4:6:3:9的比例和男女比例选取6所高校。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人口基本统计学变量(性别、年龄、父母文化程度、来源省市等)、健康素养的三个部分(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健康素养基本技能)和调查对象获取健康素养相关信息的途径。 本问卷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问卷进行修改,制定满足符合高校新生的调查问卷,依据课题调研需要,增加健康信息获取途径部分。问卷调查采用自填法,调查的结果使用EpiData3.02编制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社会性别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健康素养水平、健康素养基本知识水平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0.265,0.000,P>0.05),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以及健康素养基本技能在性别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84,9.772,P<0.05),女生在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方面的水平较男生高,男生在健康素养基本技能方面的水平较女生高。 2、高校类别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不同高校类别之间,调查对象在健康素养水平、健康素养基本知识水平以及健康素养基本技能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19,15.389,37.481,P<0.05)。一本类高校以上三个方面的水平均比其他类高校水平高,二本类高校的三个方面水平比三本和专科类高校水平高,并且一本、二本、三本、专科类高校新生健康素养、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健康素养基本技能的得分均有下降的趋势。 3、高考生源地(东部、中部、西部)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不同高考生源地之间,调查对象在健康素养水平、健康素养基本技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96,15.558,P<0.05),总体来说,中部地区健康素养水平,健康素养基本知识水平和健康基本技能水平都较低,而东部和西部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4、不同户口类型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不同户口类型之间,调查对象在健康素养水平、健康素养基本知识水平、健康素养基本技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96,9.38,13.518,P<0.05)。总体来说,农村和乡镇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比城镇和城市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健康素养基本知识水平、健康素养基本技能水平低。 5、父母受教育文化程度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父母受教育文化程度的不同,调查对象健康素养水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05,5.311,P<0.05),父母文化程度为小学和初中的调查对象,健康素养相对较低,随着父母文化程度的提高,调查对象的健康素养水平有上升的趋势。 6、父母职业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父母职业程度不同,调查对象健康素养水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77,3.077,P<0.05)。父亲职业为干部、技术人员的调查对象的健康素养水平较高,父亲职业为农民、失业及下岗人员的调查对象健康素养水平较低;母亲职业为医务工作者、教师、技术人员的调查对象健康素养水平较高,母亲职业为工人、农民、失业及下岗人员的调查对象健康素养水平较低。 结论: 高校新生健康素养水平得分与三个组成部分的得分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P均小于等于0.01),相关系数分别为R=0.8801,0.7605,0.6074,其中健康素养得分与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得分相关度最高,相关系数R高达0.8801。 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得分与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得分具有高度相关关系(P≤0.01),但相关系数不高,R=0.4056。 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得分与健康素养基本技能之间也存在高度相关关系(P≤0.01),但相关系数不高,R=0.4182。 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与健康素养基本技能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P≤0.01),但相关系数很小,R=0.3443。 调查对象的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低,影响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有很多,但本研究仅如人口统计学变量,如性别、父母受教育文化程度和职业等,其他研究因素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