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亚临床剂量氯胺酮对瑞芬太尼术后痛觉过敏的作用
【6h】

亚临床剂量氯胺酮对瑞芬太尼术后痛觉过敏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方法

2.3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各时间点MAP和HP比较

3.3 术中BIS值比较

3.4 苏醒,拔管时间比较

3.5 拔管后5分钟的Ramsay评分比较

3.6 拔管后0min和15min口述疼痛评分比较

3.7 术后VAS评分对比

3.8 术后不良反应对比

3.9 术中瑞芬太尼及术后芬太尼使用对比

第四章 讨论

4.1 瑞芬太尼与氯胺酮的药理特点

4.2 术中BIS值和生命体征比较及分析

4.3 苏醒,拔管时间比较及分析

4.5 拔管后5分钟的Ramsay评分比较及分析

4.6 拔管后各组患者的疼痛比较

4.7 术后不良反应对比及分析

4.8 术中瑞芬太尼、术后芬太尼使用分析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亚临床剂量氯胺酮对瑞芬太尼诱导的术后痛觉过敏的抑制效果。并探讨其应用的最佳时间点。
   方法:80例ASAⅠ~Ⅱ级,直肠癌、结肠癌气管内插管全麻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n=20):a组:对照组,切皮前5 min左右静注10 ml生理盐水,术中泵注与氯胺酮相同速率生理盐水,缝皮时静注10 ml生理盐水;b组:切皮前静注10 ml生理盐水,术中泵注氯胺酮5μg/kg/min至手术结束,缝皮时静注10 ml生理盐水;c组:切皮前静注氯胺酮0.25 mg/kg(用生理盐水配置为总容量10 ml),术中泵注氯胺酮5μg/kg/min至手术结束,缝皮时静注10 ml生理盐水;d组:切皮前静注10 ml生理盐水,术中泵注氯胺酮5μg/kg/min至手术结束,缝皮时静注0.25 mg/kg氯胺酮(用生理盐水配置为总容量10 ml)。麻醉诱导给予咪达唑仑0.1 mg/kg,丙泊酚2 mg/kg,瑞芬太尼1μg/kg,维库溴胺0.1 mg/kg。术中持续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为4μg/L的瑞芬太尼,间断静注维库溴胺0.05 mg/kg,丙泊酚4~8 mg/kg持续泵入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术中采用BIS监测麻醉深度,术中维持BIS值为40~60之间。术后病人都使用静脉镇痛泵镇痛(配方:芬太尼20μg/kg+氟哌利多5 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速率2ml/h静脉泵注)。观察记录手术过程中插管前[T1],插管时[T2],切皮时[T3],腹部探查时[T4],关腹时[T5],拔管时[T6]6个时间点的BIS数值。并记录各个时间点的MAP、HR。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5 min的Ramsay评分;记录拔管后0 min和15 min口述疼痛评分;分别记录拔管后1,2,4,6,12,24,48 h的VAS值。记录术后48小时内呼吸抑制、躁动、幻觉、恶梦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四组术中瑞芬太尼总用量,术后芬太尼总用量。
   结果:
   1.四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取麻醉诱导前[T1],插管时刻[T2],切皮时刻[T3],腹腔探查时刻[T4],关腹时刻[T5],拔管时刻[T6],各时刻BIS值和MAP、H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术后呼吸抑制、躁动、幻觉、恶梦、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四组患者苏醒,拔管时间比较:a、b、c组患者的苏醒,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与a、b、c组比较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拔管后5分钟的Ramsay评分比较:a、b、c组患者拔管后5分钟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a、b、c组拔管后5分钟Ramsay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拔管后0 min和15 min口述疼痛评分比较:c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其它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组与a组比较P<0.01,c组与b组比较P<0.05,c组与d组比较P<0.01);在评分较高的三组中,b、d两组口述疼痛评分低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与a组比较P<0.05,d与a组比较P<0.01)。b组与d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四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对比:四组患者在术后1h,2h,4h,6h的VAS评分对比中,b、c、d三组与a组相比,VAS评分均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d组VAS评分明显高于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d组VAS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四组患者术后12h,24 h,48 h的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四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术后芬太尼用量对比:术中四组瑞芬太尼使用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0-12 h,a组的芬太尼使用量高于其它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d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48 h四组的芬太尼使用量四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亚临床剂量的氯胺酮对瑞芬太尼致术后痛敏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2.超前使用亚临床剂量氯胺酮能够更好的抑制瑞芬太尼术后痛敏反应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