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龄患者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6h】

高龄患者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高龄患者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比较及探讨影响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
   资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及放射介入中心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年龄≥60岁的249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研究。其中,显微外科手术组208例,血管内介入治疗组41例。探讨年龄、性别、术前动脉瘤出血次数、术前意识障碍情况、术前Hunt—Hess分级、术前fisher分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脑血管病家族史、动脉瘤部位、大小、数量、治疗方式、手术时机、术中临时阻断、术后并发症等因素与患者出院时改良mRS评分及出院后患者的改良mRS评分的关系。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采用电话、门诊随访及信件随访1年至6年。
   结果:
   开颅手术组208例,共289个动脉瘤。其中203例行动脉瘤夹闭术(97.5%),2例行动脉瘤夹闭+包裹术(1.0%),1例行动脉瘤包裹术(0.5%),1例行动脉瘤切除后动脉壁缝合(0.5%),1例行动脉瘤切除术后载瘤血管端端吻合(0.5%)。术后头部CT检查颅内并发出血行开颅手术血肿清除术8例;术后因脑积水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4例,因迟发性血管痉挛性脑梗死和脑水肿行去骨瓣减压术4例,术后头部CT检查示脑梗塞27例;术后肺部感染36例、其中因肺部感染行气管切开术23例。术后头皮下积液2例。1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2例患者术后出现视神经损伤,术后应激性溃疡患者4例,9例术后出现精神症状。出院时mRS评分0-2分165例(79.3%),3-6分43例(20.7%)。出院后随访患者198名,mRS评分0-2分164例(82.8%),3-6分34例(17.2%),死亡12人(6.1%)。
   血管内栓塞组41例,共55个动脉瘤。30例致密栓塞(73.2%),6例瘤颈残留(14.6%),4例部分栓塞(9.8%),1例无法栓塞(2.4%)。2例栓塞术中动脉瘤出血,1例患者术后脑疝形成而死亡。术后脑梗塞2例,肺部感染1例,有精神症状者3例,出院时mRS评分0-2分37例(90.2%),3-6分4例(9.8%)。出院后随访39例患者中,mRS评分0-2分34例(87.2%),3-6分5例(12.8%)。死亡2例(5.1%)。
   开颅手术组出院后随访mRS评分0-2分164例,3-6分34例。血管内栓塞组出院后随访mRS评分0-2分34例,3-6分5例。两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随访237例,mRS评分0-2分198例(83.5%),mRS评分3-6分39例(16.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起病时有无意识障碍、术前Hunt—Hess分级、CT Fisher分级、术前动脉瘤出血次数、高血压、术后并发症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术前Hunt—Hess分级、CT Fisher分级、术前动脉瘤出血次数、术后并发症与预后相关(P<0.05),而与其他因素无关(P>0.05)。
   结论:
   高龄患者颅内破裂动脉瘤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显微外科手术与介入栓塞术疗效无统计学差异。
   术前Hunt—Hess分级Ⅰ~Ⅲ级、CT Fisher分级1-3级的高龄患者预后良好,术前Hunt—Hess分级、CT Fisher分级、高龄、高血压、术前动脉瘤破裂出血次数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