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整合:一项对新农合制度实施效果的评估性研究
【6h】

社会整合:一项对新农合制度实施效果的评估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问题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对农村社会整合的研究

1.3.2 对合作医疗制度的研究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2.1 核心概念

2.2 理论基础

2.3 研究思路

2.3.1 研究问题

2.3.2 研究框架

2.4 研究方法

2.4.1 资料收集方法

2.4.2 资料分析方法

2.5 样本构成

第三章 认知整合:新农合制度与农民的认同度

3.1 农民对政府的认同

3.1.1 政府推动下的新农合制度

3.1.2 政府不断完善新农合制度

3.2 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认同

3.2.1 农民主观受益感

3.2.2 农民主体性地位

3.2.3 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

3.3 农民对医疗机构的认同

3.3.1 合作医疗与医疗机构的发展

3.3.2 农民对定点医院的担忧程度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行为整合:新农合制度与农民的就医行为

4.1 新农合制度与农村医疗服务体系

4.1.1 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1.2 新农合与农村医疗服务体系

4.2 新农合制度后农村医疗现状

4.2.1 医疗服务工作量

4.2.2 医疗队伍的建设

4.3 农民就医行为的变化

4.3.1 农民就医行为的转变

4.3.2 农民对医疗机构要求的转变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关系整合:新农合制度与农村社会和谐度

5.1 农民生活满意度

5.1.1 农民经济负担减轻

5.1.2 农民心身健康变好

5.2 农民与相关利益者的关系

5.2.1 新农合下农民间的关系

5.2.2 新农合下农民与干部间的关系

5.2.3 新农合下农民与医疗机构的关系

5.3 个体差异下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评价

5.3.1 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评价

5.3.2 不同地域的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评价

5.3.3 不同职业的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讨论与发现

6.1 基本发现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农村社会个体化、原子化的趋势,使其组织化水平、整合程度降低,政府通过制度性引导及政策约束机制地介入就尤为关键。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是整个医疗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为增进农民的健康水平,改善农村地区医疗现状,实现农村社会的整合,2003年起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本研究主要讨论新农合制度实施后的农村社会整合效果。从认同、行为、关系三方面入手,讨论参加新农合后,农民群体对政府、新农合制度和医疗机构的认同情况,以及医疗补偿规定下农民就医行为的转变,同时考察农民与利益相关者间的关系。
   通过资料分析及数据统计发现,新农合制度的不断完善,政府的大力扶持,使农民主体成为新农合的最大受益者。农民的经济负担减轻,健康水平提高,主体性地位提升,增加了其对制度和政府的认同度;在新农合制度的引导下,农民的就医行为呈现出一致性;农民与政府代理者、医疗机构及农民的关系变好。总体上,新农合制度达到了整合农村社会的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