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视觉设计中的通感研究
【6h】

视觉设计中的通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理论发展及现状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5 论文框架结构

第二章 通感概述

2.1 通感产生的基础

2.1.1 哲学基础

2.1.2 生理基础

2.1.3 心理基础

2.2 通感的类型

2.2.1 移觉式通感

2.2.2 混觉式通感

2.2.3 心觉式通感

第三章 视觉通感

3.1 视觉设计的通感诉求

3.2 视觉通感特征

3.2.1 借代性

3.2.2 针对性

3.2.3 造境性

第四章 视触通感

4.1 视触互通缘由

4.2 视触通感的表现形式

4.2.1 肌理特性的视觉呈现

4.2.2 材质特征的触觉再现

4.2.3 材质肌理的视触模仿

第五章 视听通感

5.1 视听互通缘由

5.2 视听通感的表现形式

5.2.1 音调的色彩替代

5.2.2 空间的节奏韵律

第六章 视味通感

6.1 视味互通缘由

6.2 视味通感的表现形式

6.2.1 色彩的味觉仿真

6.2.2 图像的味觉诱导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人类认识世界、感知事物80%是通过视觉获取的。由此可见,视觉在感知外界事物的过程中一直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人类对外界事物的感知不仅仅只通过一种感官获得,各种感觉互相协作就产生了感觉互通的现象。通感现象是人的感官与大脑中的知觉印象互通并融入想象与情感所共同引发的。
  本文通过整合心理学、哲学、文学等领域中的通感现象,分析通感产生的基础。按照由浅入深的层次将通感划分为:浅层次的“移觉”,中级阶段的“混觉”及最高层级的“心觉”。在视觉设计领域,存在一种为感觉而设计的趋势。视觉设计中的通感现象依赖于受众主观的审美兴趣和设计者客观的表现手法等因素,视觉设计作品中往往通过高度概括的视觉元素来表现内在的情境与情感,由此可见,视觉设计中的通感具有主体和客体的针对性,以及融入情感的造境性特征。后半部分主要是通过对视觉设计中的视觉感官与其它感官互通现象进行研究,将通感的表现形式划分为:视触通感、视听通感和视味通感。并结合实际案例分别对视触、视听、视味通感的设计表现形式进行阐述,为视觉设计探求新的表现媒介的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视觉设计的研究领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