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物我交融,感而遂通”——通感在室内空间形态中的应用与研究
【6h】

“物我交融,感而遂通”——通感在室内空间形态中的应用与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历史背景

1.1.2 现实性背景

1.2 研究动机及意义

1.2.1 动机

1.2.2 目的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室内空间形态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1.3.2 通感

1.4 现状分析

1.4.1 室内空间形态现状分析

1.4.2 室内空间形态中“通感”设计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1.5.1 文献综合法

1.5.2 问卷调查法

1.5.3 归纳总结法

第二章 “通感”与室内设计

2.1 “通感”的产生

2.1.1 通感产生的原理

2.1.2 通感效应

2.2 “通感”的相关理论

2.2.1 人体工程学

2.2.2 产品语义学

2.2.3 色彩心理学

2.2.4 空间构成学

2.2.5 情感化设计

2.3 室内空间形态设计中相同相异的“五感”

2.3.1 五感感知规律分析

2.3.2 视觉通感

2.3.3 听觉通感

2.3.4 触觉通感

2.3.5 嗅觉通感与味觉通感

第三章 室内空间形态中“通感”形成的规律特性

3.1 室内空间形态中“通感”的形成

3.1.1 举一反三——联想的通感

3.1.2 似是而非——错觉下的通感

3.1.3 触景起情——通感传达情感

3.2 弱势群体感知要素的应用

3.2.1 儿童

3.2.2 老人

3.2.3 残疾人群

第四章 通感在室内的综合性运用

4.1 设计理论分析

4.2 设计草图及展示

4.3 通感化室内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研究生期间所获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文章从通感渊源及其发生的普遍性、可利用性入手,探讨通感在室内空间形态中的运行规律及意义。本文共分四个章节,第一章讲述通感的渊源背景及研究目的,交代了目前通感发生的现状及研究的方法;第二章与其他学科结合分别探讨室内空间形态中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这五感之间的通感效应;第三章探讨通感的规律特性,并用系列案例佐证;接下来的第四章则以前三章所讲的通感理论为指导,进行了北京市某地区的实例设计,进而探讨了通感在未来室内空间形态中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在现代主义影响颇深的今天,密斯·凡·德罗的“less is more”这一理念已成为很多现代设计师的信条,而这一信条则导致了室内空间形态设计中普遍的“同质化”现象。消费者更希望的室内是满足生理及心理需求的“home”,而非某种单纯意义上按部就班、风格明确却忽略其情感需求的“house”。矛盾激化下,“通感”室内空间设计应运而生。本文将通感做系统化的定义,探析通感发生的普遍性及易发性。而通感产生的前提是以大脑中的经验储存为基础,在客观事物中遇到与之性质或其他方面相近事物时引发的联想与想象。就广大受众而言,室内空间形态的通感化可以更好的愉悦其五官,实现室内空间形态与其内心交流的诉求。
  室内空间设计与人类的生活休戚相关,“通感”这一文学命题在各个方面的研究效益也渐露锋芒,通感在室内空间形态设计方面运用的规律性研究却鲜有问津,具体在设计的方法及原则方面的更是少之又少。本文以前人的理论研究为支撑,以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及实际案例等为手段,通过对“通感”原理剖析及对室内空间形态的现状趋势等的总结,希望为室内空间形态的社会、人文服务尽一份微薄的力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