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声誉理论的信用评级利益冲突问题研究
【6h】

基于声誉理论的信用评级利益冲突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委托代理关系理论

2.2 声誉理论

2.3 寡头垄断理论

第3章 信用评级利益冲突原因分析

3.1 现行的向发行方收取评级费用的模式

3.2 评级机构向发行方提供咨询服务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

3.3 信用评级制度缺陷造成利益冲突加剧

第4章 信用评级利益冲突的声誉机制分析

4.1 声誉溢价模型的调整

4.2 信用评级利益冲突分析

4.3 评级机构寡头垄断加剧利益冲突

第5章 防范信用评级利益冲突的措施和建议

5.1 通过加强信息披露来提高评级的透明度

5.2 进一步完善信用评级机构的内控制度

5.3 加强信用评级市场的竞争

5.4 加强有效的外部法律监管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2007年底,美国次贷危机在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中爆发,随即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陷入恐慌,并迅速在国际间蔓延,引发全球金融风暴,以致亚洲和欧洲各国经济都不同程度地受挫。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为追求超额利润给予债券产品虚高评级等级则成为了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导火索。而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依据虚高评级等级结果作出的错误决策,使得评级机构的声誉在短期内大幅下降,利润也受到极大的影响。于是在这场利益冲突中,声誉成为了制约评级机构追求超额利润的一个有效因素。
  本文首先对委托代理关系理论、声誉理论和寡头垄断理论进行了简单的阐述。然后界定了信用评级市场上投资者与评级机构之间的利益冲突关系,并从信用评级收费模式,参与评级产品构建和制度缺陷三个方面进行了利益冲突的原因分析。从声誉理论入手,在分析原声誉溢价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一个新的反应声誉资本变动的β因子对原声誉溢价模型进行调整,并对假定条件进行更符合实际情况的调整。从而分析出存在β因子条件作用的三种情况下,信用评级机构在追求利润和声誉资本的过程中,是否会为了短期的利润给出虚高评级等级结果。结合模型分析,采用穆迪公司近12年的年度总收入和净利润情况以及危机后穆迪公司净利润和总收入季度数据来说明给予虚高评级后信用评级机构的声誉资本恢复过程。且进一步从信用评级寡头垄断局面这一整体市场情况分析在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战略空间趋于一致时,对利益冲突问题的加剧影响。最终针对声誉机制的作用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