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声誉、利益冲突与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研究——基于金融业的经验数据
【6h】

声誉、利益冲突与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研究——基于金融业的经验数据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声誉与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

2.2 利益冲突与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

2.3 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的其他影响因素

2.4 文献总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制度背景

3.1 理论基础

3.1.1 声誉理论

3.1.2 利益冲突理论

3.2 制度背景

3.2.1 证券分析师概念

3.2.2 我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发展概况

3.2.3 证券分析师的内部考核机制

3.2.4 证券分析师的外部评价

第四章 声誉、利益冲突与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的实证研究

4.1 研究假设

4.2 研究设计

4.2.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4.2.2 相关变量定义及度量

4.2.3 模型设计

4.3 实证检验结果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 证券分析师声誉的分组检验

4.3.3 盈余预测乐观倾向的Logit回归

4.3.4 盈余预测准确性的多元回归

4.4 稳健性检验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及局限

5.1.1 研究结论

5.1.2 研究不足

5.2 政策建议

5.2.1 改善最佳分析师等荣誉的评选方法

5.2.2 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力度

5.2.3 改变券商收入过度依赖机构投资者的现状

5.2.4 建立防火墙制度,加大对券商投行和研发等部门的监督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证券分析师的声誉来源于其长期业绩、行为及品德记录的积累,对分析师本人及整个证券市场都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最佳分析师的头衔是每个分析师努力角逐的荣誉,因为它不仅会提高名望,还能带来薪酬和职位的迅速提升。理论上,高声誉分析师的盈余预测能力和职业道德方面都优于其他分析师。但现实中,分析师在面对多种利益冲突的时候可能有失客观公正而发布有偏的盈余预测信息,分析师的盈余预测行为是否受声誉的约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对了解我国分析师行业的发展状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中国证券市场2010年1季度至2011年4季度为样本区间,收集了金融业所有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为初始样本,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考察分析师声誉约束机制的有效性,对中国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的乐观倾向和盈余预测准确性进行实证检验,考察分析师在面临短期机会主义和长期声誉损失的利益冲突时,盈余预测行为是否受到声誉的约束。
   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创新点;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对声誉、利益冲突等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总结;第三部分是理论基础与制度背景分析,阐明了分析师声誉机制、利益冲突理论,概括了分析师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师绩效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等;第四部分为声誉约束有效性机制的研究设计与实证结果检验;第五部分作为全文的总结,指出研究结论与不足,提出政策建议。
   研究发现:中国的证券分析师缺乏声誉约束机制,当短期机会主义大于长期声誉损失时,是否是最佳分析师对分析师盈余预测乐观倾向并无影响。最佳分析师为了迎合机构投资者,面临的利益冲突越大盈余预测越准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