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语言接触背景下汉语口语中OK使用的语用变异研究——以湘潭地区为例
【6h】

语言接触背景下汉语口语中OK使用的语用变异研究——以湘潭地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Introduction

Research Background

Research Questions

Objectiv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

1.1 Previous Researches on Language Contact

1.2 Previous Researches on the Use ofOK

1.3 Comments on the PreviousResearches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

2.1 Language Variation

2.2 Social Variables of Language Change

2.3 Spontaneous Speech Data for Linguistic Analysis

Chapter Three Research Methodology

3.1 Hypotheses

3.2 Selection ofSubjects

3.3 Data Collecting

3.4 Data Processing

Chapter Four Resultsand Discussion

4.1 Distribution of the Pragmatic Variation ofOK

4 .2 Multivariate Analysis

4.3 The Attitudinal An alysis towards the Use ofOK

Chapter Five Causes for the Pragmatic Variation ofOKand Implic ations from the Research

5.1 Linguistic Causesfor the Diffusion of Pragmatic Variation ofOK

5.2 Social Causes for the Diffusion of Pragmatic Variation of OK

5 .3 Implication from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参考文献

致谢

Appendix A: The Chinese Transcription of the Cited Examples of Pragmatic Variation of OK i n Spoken Chinese

Appendix B: Coding for Each Factor Group

Appendix C: Samples of the Pragmatic Variation ofOKin Chinese Context from the Excel Data File

Appendix D : Questionnaire

I nformativ e Abstract in Chinese

Résumé and Publications since Entering the Program

展开▼

摘要

语言从来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系统,总是会和其他语言发生不同程度和形式的接触。作为语言变化的重要外在影响因素,语言接触导致语言的变异并加快了其速度。这种变异反映在语言的不同层面,如语音、词汇、句法、语义等。在全球化的影响下,英语的全球化必然导致其广泛的本土化演变,使英语带上各种地域特征。由于汉语和英语的高度接触,OK成了汉语口语中的常用词,并且在中国语境下产生了变异。
  本研究以语言接触研究为基础,以变异理论为指导,对湘潭市130名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及教育水平的人员进行调查;采用了社会语言学的方法,通过录音和观察的手段收集了大量他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OK的语用变异”句式,并辅之以态度调查问卷,对汉语口语中OK的语用变异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最后通过GOLDVARBX和Excel(2007)数据软件对所取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
  本研究主要探索三个方面的问题:1)在汉语语境下,OK语用变异的种类;2)影响OK语用变异使用的社会分布情况;3)人们对OK语用变异的态度。
  在汉英紧密接触下,OK越来越频繁出现在汉语口语中并得到广泛使用。研究发现,语言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导致了汉语口语中OK的语用变异的出现和广泛使用。OK在汉语口语中有如下四种语用变异:OK表示好的赞扬含义;OK表示动作完成之意;OK在汉语口语中充当语素和语气词。在OK的四种语用变异中,以OK在汉语句式中表示“好”的使用情况最为普遍,而OK在汉语中表示动作完成的使用情况次之,OK在汉语中充当语气词和语素作用的使用情况相当。另外,OK的语用变异的使用情况及对其态度受社会因素如年龄,性别,职业和教育水平的影响。对比男性,女性使用更多OK的语用变异;年龄为15到25岁的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并乐于使用该语言现象。此外,公务员或公司管理人员由于身份意识对OK语用变异的使用比例较小;说话者的教育水平对OK的语用变异使用情况影响相对而言较小。外来词OK在汉语中发生语用变异并得到传播和使用受语言和社会两大因素影响。具体而言,语言因素包括汉语的负迁移效应和模因论作用。社会因素则指来自社会环境(包括英语和汉语接触程度,媒体传播)和社会心理因素(包括对语言原创的追求,从众效应和语言的经济性)两个方面。
  英汉接触必然导致相互影响。OK的语用变异是英汉接触当中外来词本土化的一个现象,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考察其使用情况,能帮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OK在中国的本土用法;同时丰富语言变异研究,为外来词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