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含碘白杨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甲状腺癌活性的研究
【6h】

含碘白杨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甲状腺癌活性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语索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白杨素及其衍生物的活性

1.1.1 抗炎作用

1.1.2 抗氧化作用

1.1.3 抗HIV作用

1.1.4 抗焦虑作用

1.1.5 抗肿瘤作用

1.2 含卤素白杨素的抗癌活性

第2章 含碘白杨素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

2.1 含碘白杨素衍生物的设计

2.2 含碘白杨素衍生物的合成路径选择

2.2.1 β-丙二酮路线

2.2.2 查尔酮路线

2.2.3 其他方法

2.3 含碘白杨素衍生物的合成

2.3.1 合成化合物1

2.3.2 合成化合物2、3、4、5

2.3.3 合成化合物6-21

第3章 含碘白杨素衍生物的活性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仪器

3.1.2 细胞与试剂

3.2 MTT法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

3.3 MTT实验步骤

3.3.1 接种细胞

3.3.2 培养细胞

3.3.3 实验化合物处理细胞

3.3.4 呈色

3.3.5 比色

3.4 MTT法测得化合物3,5-21的IC50值

3.5 含碘白杨素衍生物构效关系的研究

第4章 结论

第5章 实验部分

5.1 实验材料

5.1.1 仪器

5.1.2 试剂

5.2 合成实验部分

5.2.1 合成化合物1、2、3、4、5的具体步骤及其产率

5.2.2 合成化合物6-21的具体步骤表征数据及其产率

参考文献

综述:白杨素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临床上使用的抗甲状腺癌药物,由于肿瘤细胞的耐药和一系列不良反应从而限制了的它们应用。因此,通过不同途径寻找高效低毒的抗甲状腺癌药迫在眉睫。以天然化合物的活性成分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合成生物活性强、生物利用率高、毒性较低的抗甲状腺癌药已经成为当今新药研制的热点。白杨素作为一种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外对甲状腺癌等多种癌细胞有效,但因其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应用。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所必需的原料,而甲状腺激素跟甲状腺癌的发生又密不可分。因此,课题组考虑将碘元素引入白杨素中,合成一系列的含碘白杨素衍生物,研究其抗甲状腺癌的活性。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
  第一部分:含碘白杨素衍生物的合成。通过Houben-Hoesch反应、羟醛缩合和酸化环合、烷基化等一系列的反应,以间苯二酚为原料合成了18个新的的含碘白杨素衍生物。
  第二部分:以5-氟尿嘧啶为对照品,通过MTT法测试了含碘白杨素衍生物对甲状腺癌细胞的抑制增殖(SW-579和TT)作用。结果表明:含碘白杨素衍生物对甲状腺癌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强于5-氟尿嘧啶。特别是化合物10抑制TT细胞株增殖的IC50值为6.268μM远低于5-氟尿嘧啶IC50值18.411μM。化合物21抑制SW-579细胞株增殖IC50值为3.488μM远低于5-氟尿嘧啶IC50值59.391μ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