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平顶山十三中看我国薄弱初中的成因及改造
【6h】

从平顶山十三中看我国薄弱初中的成因及改造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引论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薄弱初中的涵义及十三中薄弱的特征

1.3.研究的对象、方法和论文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从平顶山十三中的状况看薄弱学校的成因

2.1外部成因分析

2.1.1.公众教育需求过高与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

2.1.2.现行基础教育发展政策的偏差

2.1.3.“铁交椅”的干部制度与学校领导的不思进取

2.1.4.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的制约

2.1.5.择校现象及“双向流动”的负面影响

2.2.内部成因分析

2.2.1.教育观念落后,办学指导思想片面

2.2.2.学校管理不科学、不规范

2.2.3.办学无特色对教学质量起着负面影响

2.2.4.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第三章.平顶山十三中的改造及取得的初步成效

3.1采取措施,大力改善外部环境

3.1.1加大投入,改善硬件条件

3.1.2学校改制,改办寄宿制学校

3.1.3政策倾斜,提高生源质量

3.2内部整改,着重提升学校实力

3.2.1更换学校领导,转变教育观念

3.2.2苦练内功,实施科学管理

3.3措施得当,改造已见初步成效

3.3.1学校硬件焕然一新

3.3.2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3.3.3学校发展渐入佳境

第四章.改造薄弱学校的方策及需要继续关注的问题

4.1.宏观方策:强化政府行为,均衡发展基础教育

4.1.1应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

4.1.2提高认识,重视义务教育的真正普及

4.1.3转变观念,均衡地发展初中教育

4.1.4建立多级标准,分类考核各类学校

4.1.5对薄弱学校制定配套的倾斜政策

4.2微观方策:以教育观的更新为突破口,提高学校整体实力

4.2.1树立先进的办学指导思想

4.2.2树立全新的人才观或素质观

4.2.3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

4.2.4规范学校管理,提倡科学化与人本化融合的管理方式

4.2.5开发校本课程,办出学校特色

4.3问题尚多,薄弱学校的改造任重道远

4.3.1学校改制中的“翻牌”问题

4.3.2学校改制后的收费问题

4.3.3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特色与升学压力问题

4.3.4如何将改造薄弱学校与课程改革联系起来的问

五 结语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展开▼

摘要

中国许多城市在发展基础教育过程中,由于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制约,未能使所有的中小学同步发展.一些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最终这些学校被戴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