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鹅脂肪酸合成酶(FAS)基因SNP与肥肝性能的关联研究
【6h】

鹅脂肪酸合成酶(FAS)基因SNP与肥肝性能的关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

声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鹅肥肝及朗德鹅简介

1.2畜禽脂肪组织生成和代谢

1.3鹅肥肝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1.4脂肪酸合成酶研究进展

1.5激素对脂肪酸合成酶(FAS)表达调控的影响

1.6不同品种间脂肪沉积差异的研究

1.7 PCR—SSCP及SNPs的研究进展

1.8研究的目标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材料和方法

2.1试验材料

2.2试验方法

2.3.数据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基因组DNA的检测

3.2基因组DNA的PCR产物的检测

3.3鹅FAS基因的SSCP检测

3.4具有多态片段测序结果

3.5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的分析

3.6基因型与鹅肥肝性能关联分析

3.7 FAS基因不同基因型组合与肥肝性能的相关

3.8鹅填饲和屠宰性状与肥肝性能的分析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4.1讨论

4.2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以124只朗德鹅为试验材料,以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基因为候选基因,在启动子及编码区域共设计9对引物来检测鹅FAS的多态性与肥肝性状的相关性,试验结果如下: PCR-SSCP结果显示引物P1、、P2位点的突变在群体中均检测到三种基因型,引物P8位点的突变检测到两种基因型。各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E、F的基因频率为0.569、0.431;C、D的基因频率为0.630、0.370;A、B的基因频率为0.657、0.343。各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别为:EE、EF、FF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80、0.242、0.380; CC、CD、DD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55、0.113、0.549; AA、AB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15、0.685。经卡方检验表明P1,P8引物位点群体基因型分布之间差异显著(P<0.05),均不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只有P2位点处于平衡状态。 通过PCR-SSCP检测到在FAS基因的5’启动子区域以及该基因的编码区域存在多态。对有多态的位点进行克隆测序,对比后发现FAS基因5’启动子区域引物P1在-54bp处存在一个T--C的碱基转换。引物P2在-545bp处存在一个A--G的碱基转换,引物P8在编码区3205bp处存在一个A碱基缺失。应用转录因子分析软件TFSEARCHver1.3对5’调控区潜在的调控元件和蛋白结合因子进行预测发现:T-54C、A-545G两个位点的碱基突变使转录因子的结合情况发生了变化,分析它们可能对FAS基因的表达发挥调节作用。 采用SPSS软件中最小二乘模型对鹅肥肝性状与各多态位点的基因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引物P1和P2单位点基因型对肥肝性状影响显著(P<0.05)。引物P1中,EF基因型肥肝重均值为829.46g, EF和FF基因型鹅肥肝重显著高于EE型(P<0.05)。引物P2中,DD基因型肥肝重均值为813.31g,CD和DD基因型鹅肥肝重显著高于CC型(P<0.05);在组合型中,ABDD基因型的肥肝重均值为950.23g,与其他组合型间差异显著(P<0.05);肥肝重超过800g以上的基因型由大到小分别为ABDD、DDEF、DDFF、DDEE、ABEF、ABFF、AADD、CDEF型。其他性状不同组合基因型间,差异均显著(P<0.05)。 本研究结果表明,FAS基因的5’启动子区和编码区均存在变异,其中5’启动子区域引物P1和P2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对鹅肥肝性状有重要作用。初步认为,FAS基因可以作为鹅肥肝性状的候选分子遗传标记。

著录项

  • 作者

    张磊;

  • 作者单位

    吉林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吉林农业大学;
  • 学科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吴伟;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835.2;
  • 关键词

    鹅肥肝; 脂肪酸合成酶; FAS基因;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