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师创新教育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研究
【6h】

高师创新教育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问题提出

1.1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点

1.2师范性就是创新性

1.3非智力因素培养是深入研究创新教育的需要

第二章高师创新教育与非智力因素概述

2.1创新与创新教育

2.2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2.3高师创新教育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3.1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

2.3.2高师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是培养创新型教师的关键

第三章理论基础

3.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是本研究哲学基础

3.2人本主义的理论是本课题的教育心理学基础

3.3现代脑科学对人的潜能的研究是本研究的生理基础

第四章高师化学专业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4.1通过大学学习,高师学生学习兴趣较中学时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或发生了转移

4.2高师学生大部分没有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品质,受传统权威教育的影响,提问与质疑意识比较缺乏

4.3课外作业意识不强,很多学生没有形成课外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课外学习动机也有待加强

4.4学生实验重要性认识很清楚,但实验时受一些主观意识或他人思想影响,有较多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对待实验及实验中出现的异常

4.5高师学生大部分对以后的就业都有明确的目标,具有多元化的职业抱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形成研究、竞赛意识和研究习贯

4.6“快乐周末”个案分析

4.7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化学系“学习兴趣”小组调查与分析

第五章成因分析

5.1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教育权威思想的影响,元学习水平不高,从而使问题意识与质疑意识等缺乏

5.2学生所学的专业不是自己理想的专业,大学生活与自己期望不符,不能形成或维持学习兴趣

5.3学校周边环境变化,新的娱乐与休闲方式出现,不少学生沉迷其中,难以自拔,从而缺乏正确学习动机

5.4家庭和以往的学习环境优越,不能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5.5教师对学生的创新活动的关注不够,学生不能养成好的研究习惯与学科认识,没有形成很好的创新氛围与机制

第六章对策研究

6.1改变现有专业限制,高师院校可以选择性地实行“1+3”的学制模式,为创新提供兴趣支持

6.2加强相关学科的教学,高校应给学更大的选课自主权鼓励跨专业,跨学院学习,为创新提供广泛的知识基础

6.3运用“头脑风暴法”创新,多开展课堂讨论,改变教师以往的教学风格教学模式,为创新提供指导

6.4加强入学教育及学生管理,提供心理服务,使学生树立大学是创新的良好时期的观念,从而使其在心理上树立创新意识

6.5加强学习和创新方法的学习与指导,使学生掌握运用有效方法创新的能力

6.6开放实验室,规范并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为实验创新提供基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问卷查题目

致谢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从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意识;课外练习及课外学习动机;实验态度、动机及情感;职业抱负与研究和竞赛意识等几个主题入手,对七所高校化学专业的1913名学生进行了的问卷调查;同时通过组建“快乐周末”学习小组,通过主题讨论使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习观等非智力品质;实地考察湖南人文科技学院2000级的学习“兴趣小组”的组织和实施情况。经过数据统计与分析,并结合我国教育现状,提出了创新教育的终极目标要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智力因素是直接影响创新的基础,对于大学生而言,智力因素不可能成为影响其创新的主要原因,同时智力因素发挥作用离不开非智力因素比如坚强的意志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高师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