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马拉默德《店员》中的道德再生主题
【6h】

论马拉默德《店员》中的道德再生主题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Acknowledgements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Bernard Malamud's The Assistant and His Moral Theme

Chapter Two The Moral Struggle of Frank Alpine

Chapter Three Frank Alpine's Moral Regeneration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发表文章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

展开▼

摘要

作为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公认的旗手,伯纳德·马拉默德擅长以描写犹太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来开掘人类在苦难中追求美好道德的大主题。《店员》(又译《伙计》),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在小说中,马拉默德把犹太人为人类赎罪而受苦的这一宗教传统观念看成是人与人之间责任感的真实体现,犹太人不再是上帝的特选子民,而是被赋予更为广泛的意义,成为人类道德的化身。道德再生是该小说的基本主题。 小说主人公弗兰克的道德再生主题贯穿了整部小说。弗兰克是一个具有善恶双重品质的人:一方面,他像小说中的另一个人物沃德一样不断地做坏事;另一方面,他又像圣方济向往美好的事情。成为莫里斯的店员后,在莫里斯的道德感召下,弗兰克经过长期的痛苦挣扎终于完成了他的道德再生。转变后的弗兰克就像是一个孤儿找到了父亲,一个无家可归者找到了家庭的温暖,一个情感迷失者找到了情感交流的渠道。他的再生不仅表明个人的道德再生,更是体现了马拉默德创作的根本:不仅要以忍受痛苦来赎救自己,还需要去赎救非犹太人。由此可见,马拉默德在《店员》中不仅反映了犹太人的实际生存状况,而且从犹太人的生活中发掘出阐释人类普遍问题的一般哲理。 全文分三部分:导论、正文和结语。 导论部分概述批评界对马拉默德作为犹太小说家和道德小说家的评论,以及对他的代表作《店员》的种种解读,同时也指出本文的写作意图。 正文分三章: 第一章简单介绍了马拉默德的家庭生活经历及其代表作《店员》。特殊的人生经历和美国小说贬低人类道德价值的现状不仅使得马拉默德在作品中极其关注道德问题,而且也使他坚信人类只有在苦难中才能坚守一种美德,强调道德的再生。 第二章重点分析了马拉默德在《店员》中是如何表现弗兰克的道德分裂和痛苦挣扎的过程。首先通过比较弗兰克和沃德、圣方济两个道德上极端的人的相似之处,指出弗兰克是个道德分裂的人。作为莫里斯的店员,弗兰克在与其朝夕相处中慢慢地体悟到莫里斯的那种犹太精神,开始了他的道德转变。马拉默德重点展现了弗兰克再生过程是痛苦的和艰难的,突出了道德再生的价值与意义。 第三章详细分析弗兰克的道德再生的过程及其意义。马拉默德在文本中使用大量的典型意象体现弗兰克的道德再生过程。文章认为弗兰克的道德再生体现了马拉默德对犹太哲学与文化的深层体悟:弗兰克的道德再生是一种从“我一它”关系到“我一你”关系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是个体意义上的道德再生,而且是全人类普遍意义上的道德再生。 结语部分强调,矛盾的弗兰克在其精神之父莫里斯的感召下,经过身体与心灵上的痛苦挣扎,实现了他的道德再生。马拉默德通过弗兰克道德再生这样一个主题表明了他的道德感念:即从未对人类失去信心,并始终坚信人类是美好的这一永恒的信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