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知识选择与社会控制——我国高考语文知识的社会学分析
【6h】

知识选择与社会控制——我国高考语文知识的社会学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导言

第一节研究的缘起、依据和意义

一、研究的缘起

二、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第二节文献综述

第三节本研究的理论背景与方法论

一、本研究的方法论思想

二、本课题的具体研究方法

第二章高考语文知识的分类与变迁

第一节语文知识的含义

第二节高考语文知识的分类

第三节时代变迁中的高考语文知识试题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高考变迁与高考语文内容特点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高考语文知识试题的变迁

第三章高考语文知识体:社会控制的介体

第一节语言知识:一种秩序规范

一、语言: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和国家规范

二、高考语言知识:一种“精制语言编码”

第二节文化常识: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载体

第三节标准化考试:内隐的思想意识控制手段

第四章讨论与建议

第一节讨论

一、高考语文知识既要重视对考生的“规训”,更要重视个体精神自由的“引导”

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高考语文知识

第二节建议

一、语文知识教学不能窄化和淡化,只能丰富和强化

二、调整高考语文知识供应制度,以保证考生的个体精神自由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高考语文试题是社会关注度极高的一个话题。研究者大多从教育测量学的角度,关注语文考试的原理和技术、具体的测评方式等工具性层面,而从社会学角度进行研究的比较少。本研究采用知识社会学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建国以来我国大陆地区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中的知识试题为研究对象,对高考语文知识试题进行了客观、系统的社会学解读,力求从高考语文知识试题本身解释高考语文知识选择的一些社会意识形态控制问题与文化再生产等问题。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对高考语文知识中蕴含的社会意识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并在事实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本研究主要采用知识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文献研究法,包括文本内容分析和统计资料分析。此外,在研究中还采用了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即把高考语文知识试题置放在中国当代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历史坐标上,考察高考语文知识中隐含着的一定的社会历史因素,在比较中省思和辨析高考语文知识背后的社会意识,使相关结论获得坚实的基础和依据。 文章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言,主要阐述了课题的研究意义,并从考试、考试社会学、语文考试、语文考试社会学等层面,梳理了高考语文研究的相关文献;同时从方法论角度对本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描述,最后提炼出本研究的主题:高考语文知识选择与社会控制。第二部分是高考语文知识的分类与变迁。在分析语文知识内涵的基础上,对高考语文知识进行了分类,即“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八个方面,实际上是语言知识和文化常识两大类。然后重点描述了建国以来高考语文知识的变迁,史论结合,对语文知识选择和社会控制这一论题进行了初步论述。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从语言知识、文化常识和标准化考试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历年来高考语文知识中隐含的社会控制意识。首先,从宏观的制度层面和微观的知识社会学层面,分析了语言知识是一种秩序规范,指出国家对公民言语行为规范的控制,是促使考生对某些社会规则的绝对服从;其次,文化常识作为社会主流价值的载体,是社会控制的一种手段,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不可或缺的力量;最后从社会学角度对高考语文标准化考试进行了合法性与合理性辩护,认为标准化考试其实是对考生思维方式的严密训练与严格控制,而标准答案作为受社会集团意识所规约的唯一合法性解释,对考生而言具有不可逾越性。第四部分就论文中有关知识与控制这一主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有关建议。认为高考语文知识的选择和组织,既要考虑社会意识形态控制作用,更要服从于考生个体精神自由的成长。最后是结论。 对高考语文试题的社会学研究,是一项极有意义的工作。囿于篇幅,本文只分析了高考语文知识一个内容,我们还将对高考语文阅读试题、作文试题进行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