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毕淑敏、余华小说死亡主题比较论
【6h】

毕淑敏、余华小说死亡主题比较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死亡意识的差异与生命毁灭的不同书写

第一节“直面死亡”与生命意义的升华和消解

一、死亡与生命意义的超越和升华

二、死亡与生命价值的消解和荒诞

第二节“死亡真实”的体验性与隐喻性

一、客观真实与死亡的亲历性体验

二、主观真实与死亡的幻化性寓言

第二章死亡叙述基调、场景和审美取向的差异

第一节死亡叙述情感基调的悲悯与冷漠

一、叙述视角的不同选择与悲悯冷漠的反差

二、情感基调的差异与叙述距离的不同控制

第二节死亡叙述场景描摹的隐晦与直观

一、生命弥留的肃穆诗情与慢镜头式的濒死体验

二、生命逝去的圣洁人体与尸骸描摹的直观解剖

第三节死亡叙述与人性审视的不同取向

一、死亡叙述与人性善恶的反向凝聚

二、人性阐释与亲情伦常的不同看取

第三章死亡主题表现异同的渊源与评价

第一节人生经验和文化熏陶的渊源与死亡主题的异同

一、死亡主题异同的渊源与差异性的童年经验

二、死亡主题的表现与不同的文化熏陶和习得

第二节死亡主题表现的异同与各自创作追求的得失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死亡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毕淑敏和余华是执著于表现死亡主题的代表性作家。本文从死亡主题切入,对两位作家的小说创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小说死亡主题所呈现出的不同风貌及成因。 毕淑敏、余华都曾弃医从文,相似的医学背景促成了他们共同的死亡情结,但并未造就出两个风格相同的死亡文本世界。毕淑敏、余华小说中的死亡意识异大于同。虽然二人均以本真的态度直面死亡,以死观生,但是毕淑敏立足于人的生命尊严,以坦然赴死实现生命意义的超越和升华;而余华从人的主体意识弱化、消失方面,以茫然死去反观生命价值的消解和荒诞。同时虽然二人都自觉而虔诚地追求“死亡真实”,但毕淑敏倾向从客观真实来表现死亡,文本中的死亡具有亲历性特征;余华则着重于主观真实的个性书写,死亡在他笔下是幻化性的寓言。两位作家的死亡叙述也是有差异的,具体表现在叙述的情感基调、场景描摹、人性审视三个方面。毕淑敏总是对生命抱有悲悯情怀,将死亡图景做隐晦化处理,注重对人性真善美的挖掘;余华却一直冷眼旁观生命的凋零,在一览无遗的死亡叙述中专注于人性伪恶丑的提炼。毕淑敏、余华死亡主题小说中出现的这些个体差异源于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经验和文化熏陶。当然他们的创作有得有失,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把人们带入了现代意义的死亡认识和书写的领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