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株洲市芦淞区中小学为例
【6h】

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株洲市芦淞区中小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1.1本课程的理论、实际意义

1.1.1理论意义

1.1.2实际意义

1.2国内外研究动态及个人见解

1.2.1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1.2.2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动态

1.2.3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

1.2.4个人见解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个案研究法

2.2.3调查法

2.2.4数理统计法

3.结果与分析

3.1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3.1.1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

3.1.2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与价值

3.1.3民族传统体育具备成为体育课程的条件

3.2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项目选择

3.2.1时代性

3.2.2地域性

3.2.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性

3.2.4功能价值的多样性

3.3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及条件

3.3.1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3.3.2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条件

3.4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3.4.1建立组织

3.4.2情景分析

3.4.3课程目标设置

3.4.4编制课程开发方案

3.4.5进行课程设计

3.4.6课程实施

3.4.7课程的评价与修订

3.5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方式

3.5.1课程选择

3.5.2课程改编

3.5.3课程整合

3.5.4课程拓展

3.5.5课程新编

3.6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与评价

3.6.1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

3.6.2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评价

3.7芦淞区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案例分析

3.7.1芦淞区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展现状

3.7.2建立组织

3.7.3情景分析

3.7.4课程目标的设置

3.7.5课程的组织

3.7.6课程实施

3.7.7课程开发的模式

3.7.8课程开发的具体方式

3.7.9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评价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2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展开▼

摘要

校本课程开发是目前我国教育的一个热点话题,不少专家学者包括部分基层教师在这方面积累了诸多宝贵的经验。民族传统体育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对丰富校本课程的选题内容,发掘、传承、发扬和创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增强地方教育特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株洲市芦淞区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及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本文选择株洲市芦淞区的贺家土小学、株洲市淞欣学校、株洲市芦淞区湘江小学作为案例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民族传统体育蕴含灿烂的传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己与各民族的生产、生活、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事、教育、风俗习惯等融为一体,在各民族相应的传统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为各民族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具备了多重的社会功能和实用价值,主要表现在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整合功能等方面;它具备了课程开发的基本条件,具有课堂教学的可行性,适宜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2)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项目选择范围广泛,多种不同风格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广泛的散落于民间,不同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特色的体育项目,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应注重和遵循其时代性与民族性、健康性与娱乐性原则、科学性与实用性、针对性与可行性原则,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的环境和具体校情,选择可供开发利用与适合本校发展的项目。
   (3)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在开发的过程中,应满足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条件,遵循教学与学生发展的基本原则,其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包括建立组织、情景分析、课程目标设置、编制课程开发方案、进行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评价与修订等几个基本环节,各校也可根据校情需要做适当调整。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评价应从学生的学习评价、教师评价和课程建设评价三个方面来进行。
   (4)通过对株洲市芦淞区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分析得出: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实施,丰富了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满足了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它能满足各阶段不同学生的身心锻炼需要,对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形成、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现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评价目标的达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发展和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有文化有一个展现与根植的渠道;同时,它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学校体育特色的形成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