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学习评价个案研究
【6h】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学习评价个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重要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对教育学专业学习评价的研究现状

二、国外教育学专业学习评价的研究现状

三、文献述评与研究创新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湖南师大教育学专业学习评价现状描述

第一节 教育学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学习考核方式现状研究

一、课程考试

二、平时成绩考察

三、补考

第二节 教育学专业教育实践课程评价方式现状考察

一、教育实习模式

二、教育实习过程分析

三、教育实习评价

第三章 湖南师大教育学专业本科生学习评价局限性的反思

第一节 教育学专业理论课程学习考核方式的反思

一、课程考试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

二、课程考试形式趋同

三、课程考试题型不合理

四、平时成绩评定所受重视不够

五、考后评价缺乏

第二节 对教育学专业教育实践能力评价方式的反思

一、教育实习时间不够,影响教育实习评价的客观性

二、实习生缺乏对自身的评价与反思

三、教育实习评价主体构成面窄

第四章 湖南师大教育学专业本科生学习评价问题的归因

第一节 教育学专业课程评价问题的归因

一、深受传统考试制度的影响

二、受现今“主流”的人才培养、选拔观念的影响

三、教学管理部门的导向和管理上的偏差

第二节 教育学专业教育实习评价问题归因

一、实习队规模过大,学生接受评价的机会减少

二、未形成稳定的实习基地,导致实习评价不全面

三、 缺乏实习生能动地自我评价与反思

第五章 湖南师大教育学专业学习评价模式改革的方向及实现途径

第一节 教育学专业学习评价改革的方向

一、学习评价中的过程性评价日益受到重视

二、重视学习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三、学习评价模式主体的多元化趋势

四、重视被评价者的自我反思

第二节 湖南师大教育学专业本科生学习评价的改革

一、教育学专业理论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

二、教育学专业教育实践能力评价方式的改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致谢

展开▼

摘要

学习评价是对教育效果的检验,是对学生知识掌握和素质能力的综合评价。在本研究中,教育学专业学习评价从教育学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关涉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形成(包括教育教学技能)、素质培养等方面的总体考核与评价,主要通过课程考试、考查以及教育教学实践成绩评定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
   本文在对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部分教师进行访谈的基础上,从课程学习考核方式和教育实践能力评价方式两方面,描述了教育学专业学习评价模式的现状。从课程考试、平时成绩考查、补考三个方面对课程学习考核方式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思,其具体问题表现为:课程考试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脱节;课程考试形式趋同;课程考试题型不合理;平时成绩评定所受重视不够,考后评价缺乏。
   从教育实习、过程和评价三个方面对教育实践能力评价进行分析,总结出教育实习时间不够,实习生缺乏对自身的评价与反思,教育实习评价主体构成面窄三个问题。
   根据教育学专业学习评价模式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得出教育学专业课程学习考核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深受传统制度的影响;受现今“主流”的人才培养、选拔观念的影响以及教育管理部门的导向和管理上的偏差。教育实习评价问题存在的因为有:实习队规模过大;未形成稳定的实习基地以及缺乏实习生能动地自我评价与反思。
   科学的学习评价方法,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各项能力发展、提高教育学专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针对教育学专业学习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高校教育学专业学习评价模式改革的方向和途径。
   其改革方向为:学习评价中的过程性评价;重视学习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趋势;以及重视评价者的自我反思。
   教育学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主要有:增加考试形式的选择方式;加强考试题型的合理性;提高考试内容的宽广度和丰富性;强化考试管理的科学性;重视平时成绩考核。
   而教育实践能力评价方式的改革为:进行“大教育实习”;鼓励实习生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制定教学实习评价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