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孔子仁学思想融入高中《文化生活》课堂教学研究
【6h】

孔子仁学思想融入高中《文化生活》课堂教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孔子仁学思想概述

第一节 孔子仁学思想的内涵

第二节 孔子仁学思想融入《文化生活》课堂教学的可行性

第三节 孔子仁学思想融入《文化生活》课堂教学的意义

第二章 孔子仁学思想与《文化生活》课堂教学的融合

第一节 “爱人”与《文化生活》课堂教学的融合

第二节 “孝悌”与《文化生活》课堂教学的融合

第三节 “忠恕”与《文化生活》课堂教学的融合

第四节 “克己”与《文化生活》课堂教学的融合

第三章 孔子仁学思想融入《文化生活》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节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节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节 强化资源选择的针对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距1978年至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由于当前中国精神文明建设与时代环境相脱节,青少年的价值观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得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行为时有发生。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国家培育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文化通过塑造人而改变社会,高中《文化生活》生活这门课程不仅包括当代的先进文化,也包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瑰宝,而孔子仁学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非常丰富,概述了很多美好的德行观点,对引导青少年正确道德观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孔子仁学思想主要包括“爱人”、“孝悌”、“忠恕”、“克己”这几点内容,它的现代研究、与《文化生活》课程的契合点和现代教育背景下新课改的走向为它和《文化生活》的融合创造了可行性。通过具体案例的带入可以得出将孔子仁学思想融入高中《文化生活》课堂教学对《文化生活》教学资源的拓展、孔子仁学思想的传承、学生道德观的形成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而孔子仁学思想与《文化生活》的融合具体从“爱人”、“孝悌”、“忠恕”、“克己”这几方面出发,通过各种案例表现出来,再对其融合进行了总结、反思,提出了要注意的几点问题。总而言之,将孔子仁学思想融入《文化生活》课堂教学,既可以传承传统文化,又可以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行观,有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