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实施分层教学的行动研究
【6h】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实施分层教学的行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新理念

1.1.2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困惑

1.1.3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本课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分层教学研究现状

1.2.2 国内分层教学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方法

1.3.1 研究目标与意义

1.3.2 总体研究思路

1.3.3 具体研究方法

2 分层教学相关概述

2.1 分层教学的内涵

2.2 分层教学的依据

2.2.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2.2.4 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

2.2.5 多元智能理论

2.3 分层教学的组织形式

2.3.1 班内分层

2.3.2 班际分层

3 长沙市第一中学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关键因素分析

3.1 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分层

3.1.1 学生分层的影响因素分析

3.1.2 分层的标准

3.1.3 分层形式

3.2 学习目标分析——目标分层

3.3 学习内容任务分析——任务分层

3.4 教学方法分析——分层教学

3.5 分层指导、练习

3.6 分层评价

4 长沙市第一中学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实践

4.1 总体实施方案

4.2 Word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的分层教学实践

4.2.1 计划

4.2.2 行动

4.2.3 观察

4.2.4 总结与反思

4.3 PPT多媒体信息加工与表达的分层教学实践

4.3.1 计划

4.3.2 行动

4.3.3 观察

4.3.4 总结与反思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局限

5.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已成为全民公认的话题,而信息技术这一学科则首当其冲。现如今,人们对素质教育的渴望以及面对着不断深入的新课改,要求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然而,由于地区、家庭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差异,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明显,尤其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面对新的要求与存在的问题,“一刀切”的班级授课制已不适用,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班级授课制的各种优点,必须寻取其他方法来辅助以弥补其不足。面对这样的形式,分层教学是一个非常好的辅助形式。
  分层教学,是根据受教育者在一定阶段内的认知水平、知识基础、发展潜能、兴趣爱好、抱负指向等方面的客观差异性,在尊重主体意志的前提下,依据学习者差异而实施的教学形式。
  分层教学一定程度上贯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在班级授课制大环境下因材施教并结合个别化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发展,充分尊重人的个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并在此基础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本实践中,笔者立足于解决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学生个别差异问题,结合分层教学的相关理论与国内外已有成果展开实践。以问卷调查、观察、个别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现状和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在实践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水平与特点,将学生分层并根据学生的分层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分层,以计划——行动——观察——总结与反思的行动研究法不断地探索、改进最终解决教育实际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本研究结合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新课改的新理念,运用分层教学在实践中一定程度解决了学生的差异问题,展示了分层教学的优越性,具备一定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对广大的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