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荀子》与《韩非子》文章理念和创作特色的异同
【6h】

《荀子》与《韩非子》文章理念和创作特色的异同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荀子》与《韩非子》文章理念之异同

第一节 “君子必辩”与“言多不辩”

第二节 “说之难”与“说难”

第二章 《荀子》与《韩非子》论说特色之异同

第一节 《荀子》与《韩非子》论说结构的异同

(一)以意命题 一题一议

(二)先总后分 严谨布局

(三)并列行文 思想暗藏

第二节 《荀子》与《韩非子》论据选择的异同

(一)以常识入事理

(二)以人情入事理

(三)以历史故事说理

(四)以古语明事理

第三节 《荀子》与《韩非子》论证方法的异同

(一)以演绎为主,演绎中含归纳的方法

(二)类比论证

(三)对比论证

第三章 《荀子》和《韩非子》修辞特色之异同

第一节 比喻

(一)喻体的选择

(二)比喻的方式

第二节 对偶

(一)对偶的使用方法

(二)对偶与其他修辞的结合

第三节 排比

第四节 顶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荀子和韩非均代表着战国末期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荀子博学多识,曾在齐国稷下学宫三为祭酒,晚年于兰陵著书,继承并发扬了儒家思想。韩非早年师从荀卿,“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是法家思想的杰出代表。本文通过比较《荀子》和《韩非子》二书,主要探讨它们文章理念和创作特色的异同,共分为四个部分。
  绪论部分,介绍《荀子》和《韩非子》比较研究的现状,说明研究意义和写作难点,并对本文的研究方法做简单说明。
  第一章,《荀子》和《韩非子》文章理念之异同。本章先通过“辩”的对比,说明二书对待“修饰”的不同态度;《荀子》提倡并追求修饰,《韩非子》则反对和摒弃修饰。然后通过“说”的对比,说明二书在阐述进谏方法时都主张“修饰”言辞,与前文造成的冲突,再分析冲突出现的原因,最后揭示出二者皆以功利实用为目的的文章理念。
  第二章,《荀子》和《韩非子》论说特色之异同。本章主要从文章结构,论据选择,论证方法三方面展开。
  结构上二书皆以题名篇,但各有特色,《荀子》注重对中心论点的提取,《韩非子》则追求简约,命题时喜欢使用数字。在行文中,二书多采用总分结构,在一个中心点下设置多个分论点,差异在于《荀子》的分论点的设置以递进关系为主,而《韩非子》则是以并列关系为主。此外,《荀子》和《韩非子》文中都出现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即通篇并列式,主要为驳论文,这种形式的文章不管是数量上还是写作的规模上,《韩非子》都远胜《荀子》。
  论据选择上二书皆擅长以常识入理,在取材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在以人情说理时,二书选取的角度不同,《荀子》选取自然之情,《韩非子》选择人伦之情,却殊途同归,都旨在突出人情之恶,以论证各自的观点。《荀》、《韩》二书还大量引用历史故事,《荀子》引用故事绝不程式化,灵活安排它们的位置,《韩非子》则在有些篇目中特别追求故事安排的整齐性,并且二书在对历史故事的解读上也不尽相同,典型人物的塑造也各具特征。此外,二书皆以古语明理,不过选取的对象有所不同。
  论证方法上主要借用逻辑学中的推理方法。从全文的逻辑推理来看,二书皆以演绎法为主,但演绎中包含归纳法,另外《韩非子》中出现通篇使用归纳法的论说文。在论说过程中,《荀》、《韩》皆大量使用类比论证,但《荀子》多为异类事物的类别论证,《韩非子》多为同类事物类别论证。对比论证也是二书共同使用的论证方法,并在使用过程中各具特色。
  第三章,《荀子》和《韩非子》修辞特色之异同。本章主要讨论比喻、对偶、排比、顶真四种修辞手法在二书中的运用。比喻方面主要分析《荀》、《韩》喻体选择的相似处和差异点以及将二书对读所产生的“喻之二柄”现象,另外通过总结二书皆采用铺陈式的比喻方式突出表现出战国时期散文喜爱博喻的创作特点。对偶方面主要突出《荀》、《韩》皆使用对偶下定义和分层列举的特点,同时比较二书中对偶与其他修辞结合的情况,《荀》书中的对偶多与比喻结合,《韩》说中的对偶则多与对比结合。排比方面,《荀》、《韩》二书皆大量使用排比,但各具特点。《荀》书中使用排比手法娴熟,层层推进,表现出雄浑敦厚、波澜壮阔之风,《韩》书中的排比则善于将一系列史实串联起来,详细列举,给人宏富雄辩之感。顶真方面,二书皆试图通过使用顶真手法使说理变得顺畅自然。《荀》书中的顶真往往与对比结合起来,通过顶真将要对比的事物串联起来,层层比较,优劣立判。《韩》书中的顶真则多出现于《解老》篇,充分利用顶真能实现连续性思维转换的特点,借道家经典阐述法家思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